转自:瞭望
◆加快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围绕价格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以及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文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刘志成
观众在海南省举办的第五 届消博会国货特色潮品展区参 观(2025 年 4 月 17 日摄) 杨冠宇摄 / 本刊
价格机制是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价格治理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提升价格治理能力和水平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深入贯彻党中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的重大举措。加快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健全的价格治理机制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价格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价格是市场供求的信号灯,竞争有序和高效运转的市场离不开灵敏的价格信号。更好调节供求,须充分发挥价格信号作用,使价格变化的方向、幅度和速度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预期的变化情况,有效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行为,促进供求动态平衡。价格是资源要素流动的指挥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须加快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增强经营主体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引导资源向回报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流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价格治理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加快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价格调控、价格监管、价格政策是重要的政府职能,也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工具。市场有时会表现出顺周期特征,需要政府开展逆周期调节,价格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特定情形下甚至可以成为宏观调控的“牛鼻子”。市场具有自发性,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通过高效协同的监管执法,有效规范价格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还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标,需要用好价格政策工具,发挥好价格杠杆在市场引导、产业布局、创新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具有坚实基础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推进价格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十年来,价格改革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大力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存量与增量,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最大限度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全面放开种子、桑蚕茧、食盐、烟叶等价格,农产品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推进燃煤发电、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取消实行70多年的工商业目录电价制度,创新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制度,80%的电价由市场形成。健全成品油价格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实现价格调整机制化、常态化。深化交通运输价格改革,除普通旅客列车硬座硬卧外,其他铁路客运价格全部由企业自主制定,90%的民航旅客运输量价格由市场形成。目前,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
——不断完善价格调控制度体系。综合采取加强监测预测预警,大力发展生产,促进产销衔接,强化储备调节等措施,建立健全价格调控制度体系,不断提升保供稳价能力。对稻谷、小麦、生猪、煤炭等重点品种,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引导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近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约1.6%,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健全政府定价机制。推进政府定价清单化,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和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把所有政府定价项目均纳入定价目录,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府定价规范化,修订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听证办法、成本监审办法,不断完善政府定价程序。推进政府定价科学化,出台输配电、天然气管网等领域价格管理和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政府定价机制,搭建起科学定价的“四梁八柱”。
——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费、保护者节约者受益的思路,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完善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机制,推行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这些政策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聚焦重点机制和基础能力
完善价格治理
《意见》围绕价格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以及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这一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深化价格改革、做好价格治理工作指明方向。
《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调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意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的要求,明确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在持续推进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煤炭价格改革的基础上,对深化重要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作出进一步部署。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民航国内航线运输价格,鼓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充分体现相关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导向。《意见》注重推进市场建设和优化市场环境对市场化价格形成的支撑作用,就重要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作出部署,围绕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的统一性对价格有效形成的市场环境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健全,市场有效这一价格治理的核心要求将进一步落到实处。
《意见》就完善价格政策作出系统化安排,要求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创新价格政策是推动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意见》要求发挥农业价格政策在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的激励作用,价格、补贴、保险协同发力,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强调能源价格政策对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牵引作用,明确了新能源电价、储能价格、阶梯电价等领域改革方向;强调价格机制必须有利于促进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成本、质量、安全、群众承受能力等关键因素,着力健全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此外,《意见》就完善促进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价格政策、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公共数据价格政策作出安排。这些价格政策将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了调控有度的价格治理要求,提出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价格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是价格治理的重点领域。《意见》提出合理确定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加强宏观政策协同配合,提升调控效能;着眼于产供储销全链条,构建重要商品价格调控体系;随着价格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将为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对科学开展价格监管作出总体部署,强调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科学的价格监管是良好价格秩序的基础。《意见》围绕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强化价格监督检查、推进高效协同共治,对加强和改进价格监管作出部署。特别是针对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问题,明确提出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通过加大价格监管执法的力度,加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配合,事前引导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将推动市场价格秩序持续改善。
《意见》提出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有利于夯实价格治理机制的工作基础。提升价格治理水平需要加强价格治理能力建设。《意见》围绕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完善价格法律法规,着眼于监测预警、统计调查、成本监审、制度规则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将为科学高效的价格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意见》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稳妥有序落实推进的工作要求。一是把握好改革时机和节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考虑宏观经济和行业运行周期,选择合适时机积极推进。二是完善兜底保障政策,价格改革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兜底保障政策的安全网作用,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于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应加强政策意图宣传解读,加强与公众、市场人士的互动,及时解疑释惑,回应民生和市场关切。
刊于《瞭望》202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