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2025湖州未来大会昨天如约而至。连续3年叫响“与湖州·共未来”这一主题,再次向全球释放坚定信号——湖州将一以贯之,滋养科创热土、奔赴新质赛道、擘画未来图景,携手更多“城市合伙人”成就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区域竞赛,关键行业、高新产业都是争夺比拼的重点领域。比如,当下正迎来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准确判断、把准大势、科学谋划,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走好未来产业这步先手棋,一座城市才能早日开启通向未来的大门。举办未来大会正是湖州审时度势,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创新打法。
无创新,不未来。解码湖州发展布局,“青春态”“科技范”“未来感”已然成为关键词。在这里,不仅有世界级的科创平台,有国际化的创新生态,更有万亿级产业赛道向你敞开怀抱,绿色“好风景”正孕育蓬勃“新经济”!说人才,湖州历来求贤若渴、爱才心切——设立南太湖青年科技创业园,发布“青创新城”计划,推动青年入乡发展,湖州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谈科技,湖州重磅落子同样掷地有声——建设南太湖科创走廊,发展“创谷经济”,引进联合国全球地信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湖州“创新脉动”强劲澎湃。话未来,湖州各种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低空经济、绿色能源、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正加速重构产业链逻辑,“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成为新的招商打法。
无环境,不未来。未来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湖州始终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深耕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变成一项常态工作,把布局未来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大计。比如,湖州着眼未来高站位,面向青年人才不仅慷慨抛出“政策礼包”,还将“着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将“青年入乡发展”列为年度一类立法项目。比如,湖州厚植优化科创生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被评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连续2年全国排名第一。未来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发展环境大比拼,湖州深谙这一道理,每周三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3年来雷打不动,以全媒体《看见》栏目推进各地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闻风而动、事不过夜”,营造出一座城市机制最有效、企业最有感、人才最有感“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优环境。
无实干,不未来。高精尖项目等不来,青年才俊也不会主动来,“未来叙事”需要“实干之笔”来书写。只有付诸奋斗,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不断以千年文脉滋养南太湖这片科创热土,用诚意与奋斗演绎新时代“凤栖梧桐”传奇,持续擦亮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张张金名片,天下英才才会甘愿为此间山水停留,为此城未来奔赴!奋斗的湖州未来可期:那是沪苏湖高铁奔赴未来的激情呼啸,那是科创产创激荡未来的共融共促,那是各路英才成就未来的逐梦圆梦……何不携手湖州,与机遇共舞,与时代共鸣,与未来共进。
上一篇:这趟跨省新公交,让京冀走得更近
下一篇:娘宫村“翻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