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通讯员 薛彦军 商凯旋
“22年前第一次拿起焊枪,我就没想过再放下。”说这话的,是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修车间焊工张文成。每当谈起自己热爱的焊接工作,这位淳朴的东北汉子眼中总会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文成与焊接的缘分,要追溯到他上初中时的一次经历。那年,放学途中的张文成路过农机维修站,目睹焊工师傅焊接时,焊条与金属碰撞迸发出的耀眼弧光,如灿烂焰火,这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2003年,技校毕业的张文成面临人生选择。基于亲友的建议,更因心中那弧光绽放的美好记忆,他毅然决定学习电焊。临行前,父亲叮嘱:“学电焊要能吃苦,你若选择了就别半途而废。”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鞭策他成长的动力。
“那时候学习枯燥乏味,练习时常常一蹲就是半天,脸也常被烤掉一层皮。”回忆起学习焊接的岁月,张文成感慨道。尽管求学之路充满艰苦,他从未喊过苦、叫过累。“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成为一名技术高超的焊接工人。”张文成说,正是这一信念,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凭借多看、多听、多学、多问、多想,经过反复不断的练习,张文成逐渐熟练掌握了氩弧焊等焊接技巧,在焊接领域稳步成长。
2020年,张文成入职位于十三师新星市的企业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此时,他已具备过硬的焊接本领,能够胜任各类焊接工作。但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电焊工,不仅需要扎实的焊接技术,更要有创新思维和手段,要善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焊接工作,张文成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
2022年冬天,公司制氢车间鼓风机大盖断裂,如果采用传统工艺,用冷焊法并使用Z308、Z408焊条,合格率不足30%,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关键时刻,张文成当机立断,带队革新工艺。他先用陶瓷加热毯将母材预热至600摄氏度,接着选用J507焊条,采用短段断续焊控制热输入,每段焊缝长度不超过30毫米,待层温降至300摄氏度后,立即锤击消除应力。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艺,张文成团队成功完成抢修工作。
此次事件后,张文成意识到,随着工业发展,传统的焊接技术难以满足新材料的焊接需求。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致力于让自己的技术“更新迭代”。经过反复实验和优化,他成功创新出适用于高精钢铁等新材料的焊接技术。这项新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焊接处更加牢固。
如今,“有焊接难题找张文成”已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经他焊接的产品,始终保持焊缝质量“零缺陷”的纪录,他的名字成为质量过硬的代名词。
22载光阴流转,张文成的双手布满焊疤,却始终紧握着那把“书写传奇”的焊枪。凭借全面的技术和过硬的水平,他成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全能型”电焊人才,先后获得2024年度“兵团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2025年度十三师新星市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
上一篇:“舌尖”安全同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