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张晓东】5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士厅举办“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成果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旨在深化现代化理论创新与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体系,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梁昊光代表中心研究团队系统发布了中心近两年在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作为战略性研究成果集群,主要包括:首部全景式评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4》年度智库报告,系统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和路径的理论专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综合研判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和未来图景的《中美科技合作白皮书》,系统分析科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抢占科技制高点与中国式现代化》,集成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关键指标数据的“中国式现代化大数据平台”。该系列成果创新构建“理论-评价-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现代化建设,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现代化中心出版的一系列成果开启了新时代现代化研究的序幕,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向前发展。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李春生指出,人民出版社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著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隆重介绍了本次推出的现代化中心系列成果,从科技创新、大国竞争、世界现代化潮流和中国现代化路径等视角,阐释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来自国家高端智库与学术机构的权威专家对系列成果进行深度学术评议。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结合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贸格局演变,高度评价系列成果,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进行理论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虎学从实践、理论体系和文明形态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拓展了中国的道路,现代化中心打造的现代化大数据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特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引起世界各国的仿效,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刘云从政治经济学、文明新形态、制度文明等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肯定研究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提出下一步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和动态监测。在学术研讨环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经济合作》主编郭语点评了研究成果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提出学术期刊在宣传推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成果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国家现代化战略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历经二十余载深耕,持续引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范式革新。中心累计出版《现代化科学》《中国现代化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等标志性学术专著五十多部,相关研究成果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全球现代化理论研究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构建了非西方视角的现代化话语体系。
本次发布的系列成果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进入体系化建构新阶段。研究团队将定量评估模型与中国式现代化质性研究有机融合,特别是通过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数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及区域现代化进程的精准“数字画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图为发布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供图图为发布会上发布的成果(图为梁昊光代表研究团队作研究成果发布报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供图)(图为 发布会后专家学者等合影留念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张晓东 摄)
上一篇:福州市职工戏剧社邀你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