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两小时”,体育正在回归“C位”
创始人
2025-05-10 15:41:18
0

2025春季学期,各地教育部门密集出台文件,要求落实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综合体育活动两小时”。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要求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云南启动“壮苗行动”,以督导和飞检落实“两小时”硬指标。安徽蚌埠提出“无体育、不教育”,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和学业压力下,体育课被占用时常发生,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的“四小”问题还未解决,又出现了“小糖人”等新健康问题。

“一节课、两小时”的举措,正是为破除上述病态内卷、回归育人本质,也是撬动教育生态重构的有益尝试。

“一节课”不是小事,“德智体美劳”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定位,在五育并举中,体育既是独立的教育维度,又处在贯穿其他四育的“C位”。

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写下“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陶行知认为“健康是教育的出发点”。体育在育人中的独特功效,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但在于“强身健体”范畴,而且是塑造完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

因此,近两年逐渐细化的中小学体育改革,不仅是对当下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干预,更关乎民族未来竞争力。

“两小时”并非目的,但对运动时长的刚性要求,有助于杜绝体育阴阳课表等现象,也在倒逼广大中小学切实“动起来”。

改变正在发生。为解决师资短缺,蚌埠市鼓励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老师兼职体育;为弥补场地不足,昆明市中心“麻雀”中小学将整个学校拓展为运动场;为丰富“两小时”,合肥市引入了魔镜跳绳PK、AI智慧跑道等科技手段。

当然,政策如何更好落地,兼顾刚性与灵活性;如何防止体育应试化,避免“两小时”全是跑跳投的枯燥机械填充;如何与手机抢孩子,引导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习惯,还需更多探索细化,更需家校社协同发力。

但无论如何,当孩子们能够自由奔跑时,是在跑向“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成长之路——这条路或许会暂时占用作业时间,却将为他们人生的马拉松储备无法估量的健康资本与生命能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火爆堪比小龙虾!这种“夏季野味... 在夏季,有一种“夏季野味”火爆程度堪比小龙虾。它以独特的风味吸引着众多食客。然而,需明确并非人人都适...
小商品城:7月4日召开董事会会... 小商品城7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九届第三十一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7月4日在浙江省义乌市银海...
通润装备:投资者质疑股价下跌,... 投资者提问:贵司公司董事长有效保障公司的稳健发展。但贵司股价从23年至今长期下跌,董事长采取了哪些措...
提供医美服务的必须是医疗机构 ... 转自:上观新闻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新股暗盘 | 富卫集团(018... 富卫集团(01828)将于7月7日(周一)在香港挂牌。截至发稿,利弗莫尔证券暗盘交易显示报价37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