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5月2日,“五一”假期第二天。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所长宝音坐在派出所的监控室内,一双眼睛始终盯着墙上的大屏幕。他说:“越是节假日,越要提高警惕,时刻不能放松。”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宝音便是其中之一。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我只是代表我亲密无间的战友以及牧民群众,将这份沉甸甸的胸章和荣誉证书领了回来。”这个地地道道的鄂尔多斯汉子将心里的话语娓娓道来。
2002年,18岁的宝音带着对军营的向往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边防军人。2019年,随着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身份转变,但守护边疆的使命从未动摇。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特点,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工作信条:“这里的群众就是我的家人,守护他们就是守护祖国边疆。”
担任派出所所长以来,他牵头制定“民警+护边员”网格化走访计划,带领民警与护边员组成“流动服务站”,将警车变成“便民车”,把办公桌搬到蒙古包前。牧民们说:“宝音所长的摩托车声就是安全的保证。”
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辖区,有2907平方公里土地、72.33公里的边境线,地广人稀,最远的牧户距派出所足有120公里。但宝音对每一户牧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谁家老人行动不便、谁家孩子上学需要帮助、哪片草场容易发生纠纷……
“宝音所长在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有群众闹矛盾了,当事人会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经过一番沟通,往往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辖区群众很信任他。”格日勒敖都派出所副所长那日苏的话语道出了牧民们对宝音的信赖。
23年扎根基层,他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30余次、接处警42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80余次、收到锦旗20余面。
从2024年11月到今年2月,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连续接到13起报案——共计268公斤电缆被盗,价值超100万。
“嫌疑人以为草原没人管,但他们忘了——这里的每一家牧户都是侦察力量。”宝音带领专案组日夜奋战,调阅了辖区近1000小时的监控视频,终于在200余家牧户中的自装监控影像中锁定了嫌疑车辆。经过连续10天的追踪蹲守,专案组辗转赤峰、辽宁朝阳等地,成功抓获两名嫌疑人。
案件虽破,但宝音的思考并未停止。他发现辖区防盗存在“三难”:地广人稀巡逻难、专业性强防范难、跨区域作案打击难。为此,他立即着手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他推动联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案件线索即时共享、应急力量快速联动。另一方面,他创新推出“牧区设施防护三件套”,即废品回收实名溯源管理、护边驿站防盗宣讲到户、关键点位加装智能监控,织就“技防+人防”天网。
戍边23年,他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着这样的数据:调解纠纷230起,成功率98%;巡防里程21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帮扶服务辖区群众300余次,资助贫困学生1名。23年如一日坚守在边境一线,宝音先后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2023年,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立足边境综合治理长远发展,整合重塑护边员、草原110报警点、党员中心户等原有管边护边要素,决定在边境前沿设立护边驿站。
为了给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辖区新建的11个护边驿站找到最佳位置,宝音连续30天奔波在辖区边境线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个备选点的位置、信号覆盖强度、牧户分布等关键数据。最终,宝音选定的站点既符合巡边管控战略要求,又兼顾了服务牧民生活的功能。
202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我区向北开放工作迎来重大利好契机。此时,宝音盯着办公室墙上的《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产生了疑虑:“跨国企业、外籍劳工、跨境支付……老办法可兜不住新问题,护航发展必须有新的办法。”
于是,宝音白天走访企业,逐家了解跨境经营中的困难;晚上伏案研读蒙古国法律条文,反复推敲条款细节;为吃透跨境贸易全流程,他主动到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跟班学习,收集常见纠纷案例。在连续47天的密集调研中,他走遍了合作区所有重点企业,找出跨境执法的难点堵点,以钉钉子精神将每个专业术语、每项业务流程都学深悟透,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从参与护边驿站选址到维护辖区稳定,从侦破民生小案到护航“一带一路”建设,宝音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他的精彩故事。(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巴依斯古楞)
编辑:贾小燕
下一篇:超导会如何影响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