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晟(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李枭剑(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宣布,将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2024年下半年开始,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影响,A股市场估值中枢持续下移,市场信心待进一步提振。在此背景下,2024年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表示将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2024年10月18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稳定的政策工具正式落地,首期分别提供5000亿元和3000亿元额度。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推出后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4年9月下旬开始,国内股票市场呈现普涨行情,上证指数在政策公布后的一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30%,A股市场整体成交量显著回升。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政策落地后至2025年4月16日,共有47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496单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969.78亿元,接近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三分之一。
这些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从市场信心层面看,央行直接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明确态度,有效稳定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2024年9月24日政策公布到10月18日正式落地,A股市场呈现了显著的企稳回升态势,这无疑反映出市场信心的巨大转变。从资金供给角度看,两项工具通过不同渠道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再贷款获得低成本资金用于市值管理;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获得流动性支持,增强了其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资本市场稳定政策还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反哺效应:首先,上市公司股价稳定后,股权质押风险下降,融资能力增强,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其次,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后,金融行业景气水平大幅回升,带动了第三产业GDP增速的回暖;最后,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将提振居民消费意愿,进而稳定国内有效需求。
近期,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迎来优化调整。在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上,央行宣布两项工具的额度将合并使用,总额度为8000亿元。此外,为鼓励银行发放贷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最长期限由1年延至3年,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调至10%,并将中国诚通控股和中国国新控股等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纳入支持范围。
此次政策合并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政策工具灵活性的提升。原先两项工具各自独立运行,虽然针对性较强,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额度分配不够灵活的问题,而合并后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扩容,将支持范围从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进一步扩展至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这显著放大了政策的覆盖面和作用力。目前仅中国诚通控股、中国国新控股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就已宣布拟使用1800亿元工具资金增持股票。最重要的是,自有资金比例要求的下调直接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回购意愿,特别是对现金流相对紧张但估值明显低估的优质企业而言,这一调整使其更有动力通过回购来稳定股价。
在政策持续发力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广阔前景。随着8000亿元政策工具池的建立和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的深度参与,市场流动性供给机制更趋完善,上市公司估值修复与投资者信心增强形成正向循环。新“国九条”引领下的监管改革与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未来,随着政策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和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高水平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