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石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5月8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省市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川渝人社合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
五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始终坚持资源整合、要素流通、数字赋能,打造形成了服务融合融通的“川渝温度”,助力打造新时代人社区域协同发展示范样板。
据介绍,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已累计完成战略合作协议任务92项,“跨省通办”服务44项,累计互办业务204.4万件;川渝人社区域协同标准化试点高效开展,建立人才评价、社保服务等协同标准32项,有力推进人社事业协同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人社部、四川省、重庆市三方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引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通力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效58项,发布标志性成果10项。
全国首创社保关系“便捷快转”、社保卡区域协同立法,共推首个标准化区域协同,打造专家服务团金字招牌、“巴蜀工匠”技能人才新高地等十大标志性成果引领示范……近年来,两地要素配置更加高质高效,人员流动更加方便顺畅,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川渝人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激发人才活力方面,川渝两地在全国率先实现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川渝通考”,职称互认机制惠及700余万专业技能人才;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培养数字技能人才超1600万人次。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出口基地和研究院等5个,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两地合力建设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举办双城联动招聘会916场,提供岗位近110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全险种、跨制度”定期结算、便捷快转,协同出台川渝社保卡“一卡通”条例,打造全覆盖跨省社银合作体系,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共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