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野马财经
价格垄断?严罚!
新冠“救命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曾因价格暴涨被监管层严查,哄抬药价的不法药企也被依法处罚。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又被曝出被药企垄断市场价格!
资料显示,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将其用于新冠重症患者治疗,因此在新冠疫情期间市场需求暴增,其下游制剂价格曾一度大涨。
5月5日,浙江仙琚制药(002332.SZ)公告显示,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公司在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经营者,以垄断协议形式变更、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简称“地塞米松”)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对公司开出1.95亿元罚单。张宇松作为仙琚制药董事长,被认定负有个人责任,被罚60万元。
截至5月9日收盘,仙琚制药股价9.26元/股,相比4月30日股价上涨3.12%,目前总市值约91.6亿元。
而在仙琚制药发布上述公告的前几日,津药药业(600488.SH)、江苏联环药业(600513.SH)也发布了内容类似的公告。这3家药企均被认定通过“垄断协议”的形式,控制地塞米松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违反《反垄断法》,津药药业和联环药业分别获得80%和30%的罚款减免,而仙琚制药却没有受到任何宽大处理。这一差异,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仙琚制药“吃肉”,
患者“买单”?
仙琚制药公告显示,罚单是针对公司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发生的业务行为。这期间国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价格大涨,导致新冠患者治疗成本大增。
关于地塞米松以及下游制剂的价格上涨,之前已经有很多媒体报道过。Wind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地塞米松磷酸钠价格从7900元/千克连续上涨至12500元/千克,随后短暂回落至9750元/千克。而到了2023年11月,价格又突然飙升至45000元/千克,相比2021年11月,地塞米松磷酸钠价格的涨幅高达470%。
来源:WIND
同样在2023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价格也出现暴涨。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第六批查处涉疫药品违法典型案例显示,国药控股黔东南州医药有限公司(简称“黔东南州医药”)销售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销售价格从2022年11月的0.63元/支,暴涨至2023年1月的9.8元/支,涨幅高达1456%。最后,黔东南州医药因哄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价格,被处以70万元的罚款。
在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价格上涨的2022年~2023年期间,仙琚制药的营收、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并未出现直线上涨,但无论整体业绩上涨或下降,其原料药的销售额都同比上涨,为稳定公司业绩贡献不少,更需要关注的则是地塞米松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究竟暴利几何?
仙琚制药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生产销售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其中包含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022年,仙琚制药营收约43.8亿元,同比微增0.52%,但净利润约7.49亿元,同比增长21%。当年财报显示,仙琚制药的原料药销售额达到17.32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销售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仙琚制药生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2022年11月通过一致性评价,具备上市销售的资质。来到2023年后,市场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都曾出现价格暴涨,但仙琚制药的整体业绩却出现了2015年以来第一次同比下滑。
来源:公司财报
2023年,仙琚制药营收41.23亿元,同比下降5.85%,净利润5.63亿元,同比下降24.86%。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则进一步下降至40.01亿元和3.97亿元。
但需要关注的是,仙琚制药2023年的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主要自营原料药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0%。
不难看出,原料药的销售提升,减缓了仙琚制药业绩下滑的程度,但其中地塞米松的销售却是在“垄断协议”的背景下贡献的收入。
仙琚制药业绩的下滑,实际上受国家药品集采影响较大,虽然多家媒体报道都显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销售价在2022年-2023年出现暴涨,但在2023年11月6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被纳入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最低中选价格骤降至0.23元/支。
据《华夏时报》报道,仙琚制药2024年上半年普药制剂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6%,主要原因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销售收入减少了2600万元。从被“哄抬”至9.8元/支,到集采价格最低0.23元/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背后的暴利可见一斑。
3家“垄断”、2家“减罚”,
仙琚制药为何不能减免罚款?
在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罚单中,因垄断地塞米松价格,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的罚没金额分别达到1.95亿元、6919.24万元、6103.82万元,合计约3.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的原罚款金额分别高达1.32亿元和6162.72万元,但均因“宽大情形”,分别减免罚款80%和30%。
对于“宽大情形”的减免标准,上海秦兵(北京)律师事务所刘馨远律师分析称,根据减免的法定情形推测,被减免经营者如果积极主动向反垄断调查机构报告了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可适用减免80%或30%罚款的条款。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发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经营者,可以申请减免处罚,第一个申请者可以免除处罚或者按照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幅度减轻处罚;第二个申请者,可以按照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的幅度减轻处罚;对于第三个申请者,可以按照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幅度减轻处罚。
刘馨远律师表示,按上述规定,津药药业很可能作为“首家”主动报告并提供重要证据的企业,才获得了最高幅度的罚款减免。
此外,上述《禁止垄断协议规定》还显示,在垄断协议达成中起主要作用,或者胁迫其他经营者参与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或者妨碍其他经营者停止该违法行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不得免除对其处罚。
从上述规定和处罚结果不难看出,“垄断协议”中的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3家药企中,只有仙琚制药“痛失”减免处罚机会。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仙琚制药、津药药业公告显示,都是在4月30日收到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联环药业仅表示“近日”收到处罚,但津药药业和联环药业都在5月1日披露了处罚信息,只有仙琚制药5月5日才公告。
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吴振华律师表示,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2条第16项及《证券法》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的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信息披露。如未及时披露受到重大行政处罚事项时,会视情节轻重给予自律处分。
从车间主任到董事长,
张宇松为何被点名处罚?
而作为仙琚制药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张宇松则被处以60万元罚款,并被认定“负有个人责任”。他也是三家涉嫌垄断的药企中,唯一被点名处罚的公司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张宇松1970年4月出生,曾任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员、产品开发办主任、车间技术主任,仙居制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自2016年起,张宇松担任仙琚制药董事长,同时还在浙江仙居制药销售有限公司、英德瑞药物有限公司、浙江百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公司担任董事长。
从车间技术主任到董事长,张宇松对仙琚制药“全面主持工作及战略部署”,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张宇松在仙琚制药的垄断案件中,“负有个人责任”。
在张宇松的同行中,同样生产地塞米松原料药或制剂的并不多。据国家药监局原辅包登记信息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批准在上市制剂中使用地塞米松的批文仅8张,而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三家上市公司合计拿到了其中4张批文,剩余批文分别为四川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
仙琚制药在回答投资者咨询时也表示,国内生产地塞米松的药企一共也没几家。这就让地塞米松的市场很容易被少数药企联合掌控,而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则是该市场中的主要药企之一,还同时还持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制剂生产资质。
医药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米内网”显示,2023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等终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销售额接近12亿元,同比增长59.27%。这主要是因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适用症比较多,包括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曾经高达12亿元的市场规模,让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等药企不惜通过违法垄断的形式从患者身上攫取利润,但最终受到监管层严格处罚。
其中,仙琚制药的罚没总额占公司2024年营收和归属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88%和49.17%,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净利润;津药药业虽然减免罚款80%,但罚没金额仍占公司2024营收和归属净利润的2.15%和51.85%;联环药业的罚没金额则占公司2024年营收和归属净利润的2.83%和72.53%。
随着违法药企被处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入集采,其价格暴涨历史告一段落,但医药领域的反垄断监管仍在持续。
据2024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3)》,医药行业全年查处垄断协议案件2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5件,罚没金额合计高达17.72亿元。医药价格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严查垄断市场行为,保障患者权益,仍是医药行业的常态命题。
你对医药市场垄断行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