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早期筛查是发现潜在病变、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手段。位于上海北部的崇明,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利用口服超声造影技术,探索农村地区的胃癌初级筛查工作,目前已惠及27000多位村民。
一早,在崇明长兴镇潘石村的卫生室内,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的医学专家团队,正忙碌着为村里40岁以上的村民,开展胃癌超声初级筛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胃镜检查,胃部超声检测的流程更为便捷,村民们只需喝下一杯造影剂,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检测,对被检测的人来说,这样的检测方式,接受度也更高。
医学专家告诉记者:胃癌在农村的发病率要高于城市,同时,农村的筛查和就医困难度也高于城市,像崇明地区,如果采用传统的胃镜来开展筛查,一来能覆盖到的人群有限,二来一些人还会因为害怕而逃避检查。为此,从2016年起,当地开始探索,利用口服超声造影技术来开展分步筛查,找出高危人群。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主任医师、长兴镇胃癌超声筛查项目负责人沈理介绍:胃的超声检查做完以后,如果发现有异常的,比如隆起性病变、凹性病变等等,就需要做胃镜来精查,做好胃镜如果发现有胃癌确诊的,就要进一步地安排治疗。“目前,我们国家比较成熟的初步筛查经验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抽血血指标,来看是不是高危,但这两个方法的敏感性不是太高,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推广的效果也是有限,那么必须要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沈理说。
据了解,该项目得到了多家市级三甲医院的支持,村民如需进一步转诊检查,瑞金医院、长海医院、新华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均开辟有绿色通道。根据统计,目前这项初筛工作,已惠及崇明全区27000多位村民,在筛查出来30多个位患者中,早期胃癌的比例超四成。像今年85岁的唐奶奶,就是在9年前的第一轮筛查中,被发现有异常的村民,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内癌,通过手术治疗后,目前恢复良好。
崇明方面表示:这项初筛的主要试点区域集中在长兴镇,未来有望推广至崇明全区,乃至更多其他地区。“筛查效果好不好,生存率是硬道理,长兴镇筛查出来的胃癌患者,经过治疗后,平均五年生存率达到了62.5%,而目前我国的胃癌平均五年生存率是35%,所以这个筛查是有效的,而且是值得去进一步探索,推广应用的。”沈理说。
看看新闻记者: 洪焕铨
编辑: 洪焕铨
责编: 师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