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玲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我救的第一个人竟是我的姥爷,姥爷苏醒过来后我泪流满面,那一刻非常庆幸自己是名医学生,认认真真学习了老师教的知识!”5月8日,河南豫北医学院大四学生王一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该校临床学院高焕君老师手中,希望通过这封信表达对学校栽培的感恩之心。
王一是豫北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10班的学生。5月2日晚上8时30分,王一和母亲在陪姥爷聊天,为姥爷剪指甲,享受亲人团聚的假日时光。
突然,老人的身体往一侧歪了,紧闭双眼,怎么叫也不醒。王一赶紧仔细查看情况,发现姥爷已经意识丧失,没有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双手逐渐冰凉。慌乱中,王一想到了在学校学到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
于是,王一赶紧调整好姥爷的体位、清理气道,按照标准流程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操作。3个循环后,王一的姥爷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随后,120急救车赶到,老人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据了解,目前王一姥爷的身体仍很虚弱,但发病原因尚不明晰,正在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图为正在某医院实习的大四医学生王一。豫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供图“曾经觉得急救理论有些枯燥,一遍又一遍用模拟人练习胸外按压很麻烦,但现在我觉得这些太有意义了!就像老师说的:‘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生死’。”王一表示,非常感谢老师们的严谨教导、不厌其烦地示范纠正,让自己在面对真实突发状况时有了勇气和底气,未来,自己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学习知识,精进医术,做一名合格的生命守护者。
“王一的表现很出色,学校老师们都感到很欣慰。”豫北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庚介绍,一直以来,该校高度重视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秉承“应急救护 人人过关”的理念,将应急救护知识列入新生军训的必修课,还通过开设《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通识课程、举办应急救护大赛等方式巩固、检验学生的应急救护技能,“就是希望培养出有情怀、有技能、有温度的医学生,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