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微博
5月9日5时03分,一架载着182箱3700公斤活体鳗鱼的顺丰航空 O3141EHU-ICN货运飞机,在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天马科技集团、顺丰集团、中实国际通力合作下,从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起飞,2小时后顺利抵达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这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活体水产货运航线首航首单,也是鲜活水产品首次通过花湖空际桥梁“游”出国门。
这趟“首飞”,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将如何助力更多“山货出山出海”,对黄冈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哪些启示?
从“田间”到“云端”
活体鳗鱼首飞,为更多“鄂造”产品从花湖机场飞出“国门”提供示范
5月8日23时10分,载着182箱3700公斤活体鳗鱼的顺丰冷链车从天马科技集团湖北冠马生态养殖基地发车;5月9日0时21分左右抵达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顺嘉货运分拣中心,经过转运、安检、通关无纸化放行等一系列程序后,搭乘5时03分的顺丰航空O3141EHU-ICN货运专机飞往韩国仁川,7时17分顺利抵达,8时02分韩国客户已顺利在仁川国际机场提货。
“天马科技集团在黄养殖基地5个,占地面积1441.47亩,工厂化养殖池面积30万平方米,到2025年底年产活体鳗鱼将达到1万吨,未来黄冈养殖的活体鳗鱼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和美国需求巨大。天马旗下浠水县湖北省跃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黄冈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办理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工作。”
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水产贸易公司总经理孔卫东说,这次应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邀请,与顺丰集团、中实国际等航运物流头部企业合作,试运行一票3.7吨活体鳗鱼,通过花湖机场空中枢纽空运将鲜活的鳗鱼出口韩国,初步形成出口活鳗SOP(标准化流程),为将来黄冈养殖的活体鳗鱼大量出口做大战前准备。相比此前中部地区鳗鱼运转山东威海再通过海运出口,速度更快、新鲜度更高、消费者更满意。
打包待发的鳗鱼
孔卫东表示,其从事鳗鱼行业40余年,毕生的希望是推动鳗鱼能端上国人的餐桌,在前期来黄考察调研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发现了路径。顺丰冷运中心全网大中转冷链物流体系和花湖枢纽在国内60条航线,41个城市次晨达、191个城市次日达的物流集散优势,顺丰垂直整合的物流投递模式的控制力和时效性,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在黄冈建立并落地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鳗鱼生鲜港项目,借助花湖枢纽的航网优势、顺丰物流集散优势、顺丰投递时效优势,在整合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全国范围高频、高次、高时效的销售模式。同时,花湖机场内顺丰国内货运航线均为定班、定时起降,时间集中在每天晚上12点至次日6点,枢纽周边生产企业可延长发货截单时间,深夜下单的货物仍能次日送达,能够为鳗鱼产品提供数个小时的销售时间,增加生产企业端与消费端的商业体验。
“此前,许多湖北优质农产品,受限于传统物流渠道,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新鲜度、难以拓展市场。”顺丰集团湖北枢纽产业发展指挥部指挥长张浩表示,通过活鳗试运行出口,来完善花湖枢纽对生鲜活体水产品空运的服务配套,不仅对花湖机场未来集聚更多本省货源,提高本地增量货源将起到示范效益,而且为武汉都市圈高附加值农产品乘机飞出“国门”提供了示范,将助力湖北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据介绍,花湖机场投运以来,已开通99条国际国内货运航线,可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近年来,黄冈临空经济区坚决贯彻“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战略,紧扣服务空港核心区、服务大别山内陆开放战略使命,以花湖机场为引擎、以中实货站为平台,深入推进“为花湖集货、为企业找单”行动,先后输送6万杯英山云雾飞越南河内、3吨英山茯苓飞韩国仁川,60亿尾鱼苗飞东北三省,为农特产品空运出口搭建了“从田间到云端”的快速通道,成为链接花湖空港、联通大别山腹地的枢纽。
从“一尾鱼”到“一条链”
试运行活鳗首飞,是打造“中部鳗都”,发展临空产业的破冰行动
市临空经济区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立足比较优势,抢抓花湖机场机遇,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鳗鱼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鳗鱼养殖企业14家,面积4116亩,工厂化养殖池1293个、面积达80万立方米,产量突破1.2万吨,占全省80%以上,居湖北省第一、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福建和江西。
一产发展迅猛。天马科技集团的二、三产规划与黄冈市正在推进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工作方向高度契合,天马科技集团对产业发展拥有清晰的规划,拥有独特的智慧创新养殖模式和惠农机制,黄冈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将全力支持天马在黄全产业链发展,做到集链成群,共同推动黄冈特种水产业提质增效。”这次天马活鳗乘机首航,是“黄冈质效”与“花湖速度”的高效结合,是“天马出品”与“顺丰快递”的双向奔赴,是推进黄冈未来鳗鱼全产业布局、发展产业的深层次考量。
“一寸鳗鱼一寸金”,素有“水中软黄金”美誉的鳗鱼,营养价值丰富、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及出口国。
但与高利润的相对应的是,鳗鱼养殖的高门槛。不仅人工繁殖技术仍为世界性难题,又因鳗鱼喜欢在清洁、温暖、无污染的水域栖身。
位于北纬30度的黄冈,拥有一江六水百湖千库。适宜的气候条件,充沛优质的水体资源,为鳗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黄冈人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鳗鱼是全球极具价值的临空指向性产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部鳗都’,让更多鳗鱼从黄冈上飞机,买卖全国全球。”市临空经济区负责人介绍,2024年11月,市政协副主席、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周银芝代表黄冈与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单位——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鳗鱼上飞机”的发展目标,我市正在鳗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全产业链格局。
“未来,我们将在黄冈立足一产养殖的基础上,持续深耕鳗鱼产业,布局销售网络,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吸引更多鳗鱼集聚黄冈,搭乘花湖机场飞机,游遍国内外。”天马科技集团总裁助理陈跃南信心满满。
作为发展空港经济主战场的黄冈临空经济区,正在加速推动天马科技集团、顺丰集团强强联合,发挥花湖机场国际国内货运航线网络优势、顺丰冷运中心全网大中转冷链物流体系优势,推进一系列目标企业签约、招引项目加速落地,早日在黄冈形成从“科研→种苗→饲料→养殖→加工→物流→出口”鳗鱼全产业链,建设“中部鳗都”,打造物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开放节点,把大别山好物产带入大循环,努力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