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绛帐镇董家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会上,村法律顾问李新乐正通过一个个近期调解的案例向群众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一包茶叶引发的宅基地纠纷,成了《民法典》相邻权条款的乡土教案;村民被假“镇书记”诈骗的惨痛教训,化作反诈宣传的警示案例。这场让村民直呼“解渴”的普法实践,折射出基层法治建设的破题之道——用群众语言烹饪法治大餐,用身边一个个鲜活的调解案例,为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以及村民群众送上“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普法课堂,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宅基地边界争议、排水沟堵塞等问题在农村多发,但许多村民不清楚如何依法维权。李新乐以一起村民因建房占地引发的相邻权纠纷为例,详细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将晦涩的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土话”,引导“法律明白人”在调解中既要讲情理,更要讲法理。李律师从宅基地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多个方面,逐条分析法律责任,给群众支招如何保留证据、依法维权。绛帐镇司法所所长刘永飞感慨道:“调解一个案子,教育一片群众,这才是普法的真效果!”
“乡亲们,接到‘领导’要求转账的电话该怎么办?”“免费领鸡蛋的背后藏着什么陷阱?”李新乐从诈骗的常见类型、防范技巧入手,结合近年来本地发生的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深入剖析了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话术特点。针对常见的“刷单返利”骗局,冒充“公检法”诈骗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
此次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形式,将法律知识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董家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律师讲得实在,“法律明白人”再传给其他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咱们依法治村的底气就更足了!”
下一步,绛帐司法所将持续推广“调解+普法”工作方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普法融入调解实践,把调解案例转化为普法资源,让法治成为群众身边的“护身符”,让“法律明白人”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推动基层治理向法治化、规范化迈进。
作者:张玉洁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