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初夏时节,在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樟子松、云杉昂然挺立,沙棘、柠条织就的灌木丛随风轻摆。这片曾是沟壑纵横,风沙弥漫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为守护的绿色长城。
近年来,新林镇通过苏人牧场创新实践、公益林系统建设、全民植绿护绿行动,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
5月6日,站在苏人牧场制高点的瞭望台上,总经理苏振泉指着眼前层叠的林海感慨万千:“我刚回到这里时,山都是光秃秃的,遇到大风天人都没法出门,现在林子里时常还能看到狍子!”作为新林镇生态治理的标杆项目,这座占地5.5万亩的不放牧的“牧场”,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华丽转身。
5月6日,新林镇荒山变沃野。王春达 摄“开工!”随着总经理苏振泉一声令下,拉开了苏人牧场2025年植树造林活动序幕,“今年我们计划栽种1800亩,植树12万棵。计划种植苗木品种有落叶松、云杉、紫叶李、山丁子等。”8年前,在外经商的苏振泉响应国家造林植树号召,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苏振泉带领苏人牧场团队修公路、输电线、打水井、建蓄水罐……为浩大的造林工程打下坚实基础。8年来,苏人牧场累计造林5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200多万株,植树成活率98%以上。
“这片林子是我们在2016年栽的,当时才半人高,现在都有碗口粗了。”位于新林镇东部的上升村公益林区,护林员周长龙每天巡护时都要拍摄短视频记录林木长势。老周的手机相册里,存储着上千张公益林生长对比照,见证着新林镇绿色版图的持续扩张。
5月6日,植树造林活动。王春达 摄经过多年耕耘,新林镇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7.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从42%提升至47.4%,筑起东西长28.66公里、南北宽13.57公里的坚实生态屏障。
生态改善释放的发展红利,正在重塑新林镇的经济生态版图。苏人牧场通过造林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稳定解决当地200余劳动力稳定就业问题;公益林区成为周边居民的“天然氧吧”;利用退化林改造发展的林下经济,孕育出菌菇种植、中草药栽培等特色产业。
5月6日,人工乔木林工程建设。张学磊 摄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新林镇党委书记李成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推动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让传统农耕智慧与低碳实践同频共振,走稳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片曾经黄沙肆虐的土地,正以蓬勃的绿色生机,书写着新时代的“塞罕坝故事”,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肖璐
新闻编辑: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