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夏季众多高发疾病之一,中医称“肛痈”,该病以肛门周围红、肿、热、痛、化脓溃破为特征。中医认为肛痈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外感风邪、食热致病等因素有关,西医则视为感染性疾病。本文将从中西医双视角解析其防治要点。
一、中西医病因病理对比
(一)西医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肛周脓肿源于肛腺感染。夏季高温导致肛门局部潮湿多汗,肛隐窝易滞留粪便残渣,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繁殖增多,引发肛窦炎,致肛腺感染,感染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的脂肪间隙形成不同的脓肿,向上可达直肠周围,形成高位肌间脓肿或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向下达肛周皮下,形成皮下脓肿;向外穿过外括约肌,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向后可形成肛管后间隙脓肿或直肠后间隙脓肿,因脓肿高低位不同,故临床症状亦不同。久坐、便秘、糖尿病、血液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会降低局部免疫力,成为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