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南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近日捷报频传。
随着中微半导体、兆驰集团、洲明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该区已形成覆盖移动智能终端、LED、半导体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南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1643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5%,产业规模持续领跑中部地区。
头部企业密集入驻
集群效应加速释放
近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南昌高新区设立微观加工设备研发中心,重点攻关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制造设备、Micro/MiniLED核心装备等关键技术。“南昌中微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南昌创新政策与产业基础的叠加优势,体现了南昌为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良好营商环境。”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表示,企业将继续扎根南昌,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添翼”。
兆驰集团在南昌高新区开启战略升级新布局,同步布局未来显示、AI智能终端及芯片等4个项目,将重点突破LED背光模组、光通信器件等“卡脖子”技术。项目达产后,将填补我省高端光电子激光芯片领域的空白。“从2014年落地首条LED封装产线,到如今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南昌已成为兆驰走向未来的战略支点。”集团董事长顾伟透露,兆驰系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带动上下游1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cro&MiniLED显示和照明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南昌高新区,该区又添一LED领域龙头企业。作为全球领军的LED显示与照明产品及光显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企业,洲明科技首次在粤外布局,是对南昌高新区完备的产业链和优质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
产业生态优势凸显
双链融合效应显著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南昌高新区深耕十余年的产业链布局。目前,该区已集聚华勤、龙旗、美晨三大移动智能终端ODM龙头企业,以及传音、中兴两大品牌手机厂商,形成“3+2”产业矩阵。2024年,全区移动智能终端整机出货量超2亿部,带动90%以上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一级零部件实现区内配套,构建起从芯片设计到整机组装的完整生态。
在LED领域,南昌高新区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区内企业不仅在全球率先实现硅衬底氮化镓技术产业化,更在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LED芯片产能及销量、关键设备MOCVD市占率、小间距LED显示屏(COB)产能均位居全球第一。目前,该区两大细分领域已基本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链式招商催生“葡萄串”效应。依托华勤、兆驰等链主企业,南昌高新区创新“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模式,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6个,投资总额约330亿元。
“链主企业开出‘需求清单’,我们按图索骥精准对接。”南昌高新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透露,近期签约落户的几个光电项目,均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补链”项目。
创新驱动厚植优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产业高速发展的密码,在于创新要素的持续汇聚。南昌高新区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规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覆盖率增至64%,111家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69家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应建尽建覆盖。全区90%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科技项目均集中在企业,形成鲜明的“企业创新主体”特征。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过推行“企业安静日”制度,2024年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让企业专注核心业务;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立等可取”,经营主体总数突破6.5万户;依托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通专利快速授权、确权、维权和协同保护“绿色通道”,2024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超1500件。
“这里有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多位落户企业家表示。
随着人才公寓、优质学校、三甲医院等配套日趋完善。“工作在高新、生活在高新、创业在高新”的磁吸效应持续增强。数据显示,该区人才总量突破18万,近三年累计增长10%,累计引进博硕士1500余名、急需紧缺人才1.4万余名。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南昌高新区正锚定“三个千亿级工程”——千亿ODM制造基地、千亿配套产业基地、千亿品牌物流结算中心,力争2025年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营收超1500亿元,光电产业集群营收突破220亿元,为江西打造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