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昌买
近日,国家文物局揭晓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昆明市晋宁河泊所遗址凭借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学术价值成功入选。
从青铜时代的干栏式建筑到汉代益州郡的简牍文书……河泊所遗址用层叠的文化堆积,书写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丽史诗,也为滇池旅游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叙事维度,为昆明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注入了更强的文化基因。
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的打造,离不开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正在建设中的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打造为集遗址保护展示+考古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滇文化体验项目,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
河泊所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正在重塑滇池沿岸发展格局。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昆明首部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明确了遗址展示利用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为核心,强调加强考古研究、价值阐释、文化交流等,积极开展公共教育、宣传推广及文物保护合作交流活动,遵循合理、适度、可持续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
与此同时,滇池绿道串联起沿线宝丰湿地、王官湿地等8处主要湿地公园,卧龙浦、海晏村2处历史文化名村,小渔村、牛恋村等20余处沿线主要美丽乡村,也将持续带动沿线区域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如今,“遗产活化+乡村振兴”的模式,已在小渔村、福安村等地初见成效,不仅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当地村民也通过民宿、非遗工坊等业态实现家门口就业。
站在滇池之滨,河泊所遗址的考古现场犹如一部打开的文明之书,每一片陶片都在诉说文明交融的故事,每一枚封泥都在印证中华一体的脉络。随着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建成开放,随着滇池绿道串联起更多文化节点,随着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的持续打造,这片土地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当游客沿着绿道漫步,从滇池湿地的候鸟群飞看到古滇青铜的熠熠生辉,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滇池的自然风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是滇池旅游黄金岸线最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昆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包容性与凝聚力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