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郭冀川
5月8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呈现前沿技术集群的突破性进展与产业应用示范成果。
踏入科博会展厅,《证券日报》记者就发现不同寻常之处,博览会往往按产业链或技术领域划分展区,而科博会采用区域化展示模式——以北京各区县为单元,集中展现本土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硕果,同时设置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六大主题展区,汇聚全国科技创新成果。一批首发展示的科技成果在这里惊艳亮相,为观众开启一扇洞察未来产业的窗口。
近年来,北京市构建起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制定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等举措,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周期赋能。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包含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注重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转化瓶颈。
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罗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扎根北京的科技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政策红利带来的发展机遇。此次参展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搭建了与创新伙伴深度交流的平台。我们期待通过科博会的舞台,让世界看到中国自主研发的DPU芯片技术,同时也期待与更多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
同频共振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今天,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正以政策为笔、改革为墨,书写着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透过科博会的多维展窗可见,从中关村科创策源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各专题展区的星罗棋布,再到多家科创先锋企业的独立展台,既有本土科技劲旅的锋芒毕露,更有全国科创企业的群英荟萃,共同谱写着科技创新的华彩乐章。
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获得冠军和亚军的机器人此次均亮相科博会,作为冠军机器人的“天工”机器人也亮相亦庄展区,与现场观众互动握手,成为该展区的亮点。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机器人”)工作人员郑颖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北京人形机器人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围绕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两大核心任务开展攻坚,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郑颖表示:“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工业制造、特种作业等一些高价值场景中率先用起来,比如装配线作业、物流分拣、电力巡检等,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危险性工作。”
为加速未来产业孵化落地,本届科博会特别设置“未来产业”系列推介会,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专题推介会、“大模型技术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专题推介会等,云集学界泰斗、商界领袖与技术精英,共探科技驱动下的产业变革路径。这一场场智慧盛宴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新兴技术向产业端渗透,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程中在“未来产业创新与应用”专题推介会演讲中说:“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产业革命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企业运营范式与价值创造逻辑。调研发现,中国50强及明日之星企业中,超半数将研发重心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这充分印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枢纽地位。”
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蘑菇车联”)展台前,AI数字道路基站吸引众多目光。蘑菇车联副总裁王凯向记者表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枢,北京集聚顶尖科研机构与创新主体,其优渥的营商环境与激励政策,正推动AI等技术突破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目前我们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已形成成熟解决方案,企业将持续深耕AI网络基建与自动驾驶运营两大战略方向。”
站在时代交汇点,北京科技政策持续加码,如针对科幻产业发展出台了《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针对具身智能产业出台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当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形成同频共振,创新生态与产业需求实现深度耦合时,这座创新之城正在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北京智慧”。
耐心资本
是技术攻坚的“关键燃料”
科博会期间,科技成果推广与招商合作项目也同步展开,多场京洽会在5月8日召开,不仅有国内企业的主题推介、圆桌对话,为企业搭建投融资的桥梁,还有中国、沙特制造业专场,将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投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环节,其中,耐心资本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具有天然亲和力。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大模型训练需要巨额算力投入且商业化路径不明确,而耐心资本可通过“风险共担”机制,与企业共同承担研发失败风险,同时分享技术突破后的超额收益。在此次科博会上,当谈到投融资支持时,企业们不约而同地将话题引向耐心资本。
王凯对记者表示,蘑菇车联一直相信随着AI技术不断迭代发展,未来无论是AI智能体还是AI网络基础设施都会有极大的发展和前景。在AI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汽车、数字经济等行业且创新成果显著的背景下,希望针对具体应用领域有相关产业扶持基金推出,引导更多投资机构长期关注并投入未来产业,这将助力企业发展,推动整个行业进步,实现互利共赢。
耐心资本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跨周期投资能力,不受短期市场波动干扰,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这种特性对处于研发密集期、市场开拓期或转型期的企业尤为重要。
“在算力行业,尤其是AI服务器、智算中心等重资产、长周期领域,耐心资本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房玉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算力这个需要“长跑”的赛道,耐心资本是推动技术攻坚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燃料。耐心资本能帮助企业以更长周期规划技术路线、市场策略等,希望更多投资机构能关注算力基础设施的长期价值,与产业共同成长,助力中国AI与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提升。
智瞰深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昱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革新,以大模型为驱动的具身智能技术正加速突破人机协作边界,我们研发的智脑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商业化开拓阶段,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耐心资本关注我们,关注机器人技术,持续支持企业研发和产品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