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成功出海俄罗斯,当地民众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升。乘坐出租车时,无论俄罗斯本国的还是来自中亚国家的出租车司机见是中国乘客,经常都会用一句带有口音的“你好”开头,然后再与乘客聊起他们熟悉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样的对话虽然有时会因为司机对中国汽车品牌半生不熟的发音,让乘客不得不连猜带蒙,但这背后折射的是以中国汽车出口为代表的中俄经贸务实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和强劲动力。正如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所说,“中俄务实合作硕果累累,彰显双边关系的含金量”。
国产车因地制宜填补俄市场空白
在多年布局和深耕的基础上,中国车企近年来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填补2022年以后俄罗斯汽车市场出现的大片空白。不少国产车因地制宜,根据俄罗斯冬季寒冷而漫长的特点进行了技术调整,从而令中国车无惧当地严寒,逐渐跑遍俄罗斯的大街小巷。
据统计,2024年中国乘用汽车在俄总销量达128万辆,约占俄罗斯新车市场总额的60%。有11个中国汽车品牌跻身新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其中,长城旗下哈弗名列第二,在外国品牌中位列第一。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在俄罗斯也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两国在该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合作潜力。据统计,2024年俄罗斯售出的2.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60%,极氪Zeekr更是连续两年成为俄罗斯电动汽车当年销冠。有当地市场调查显示,俄罗斯高收入家庭在选择第二或第三辆车作为代步工具时,来自中国的高端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优先选项。
国货知名度提高无惧“同台打擂”
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热销只是中俄经贸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张汉晖说,“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 中俄贸易克服外部环境的诸多不利影响,呈现出基本盘稳、驱动力足、互补性强的特点。”
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比如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使得中俄能源合作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始终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2024年中俄贸易全面开花,双边贸易总额达2448.19亿美元,其中能源贸易额占比超过1/3。去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不仅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稳定的来源,也进一步确保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稳定性,这对本国能源出口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而言,显得尤为可贵。
除了能源合作,随着双边经贸合作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日趋成熟,中俄在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也逐渐发力。俄罗斯的蜂蜜、面粉、植物油等农产品开始走上我国民众的餐桌,中国企业也在参与俄罗斯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此外,两国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正在为中俄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两国战略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期,随着俄美关系渐趋缓和,外界不免担忧欧美企业一旦卷土重来会否对中俄经贸务实合作构成挑战。对此,记者走访的多家在俄中资企业都表达了信心,认为即使欧美企业真的回归俄罗斯,未来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产品在俄深耕多年后知名度大幅提升,无惧“同台打擂”。
原标题:《每一位俄罗斯的哥,都是中国汽车的推销员》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畅
来源:作者:文汇报驻莫斯科记者 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