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再生稻第一县,缘何是霍邱?
创始人
2025-05-08 08:03:04
0

转自:安徽新闻网

5月初,初夏,在霍邱县的中南部乡镇,处处可见农户在进行再生稻插秧作业。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2025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提出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稻区,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

从最初零零散散几千亩,到今年计划种植面积突破80万亩,霍邱县在短短几年里实现再生稻种植规模化,成为全国再生稻种植第一县。

近日,记者来到霍邱田头,试图寻找再生稻发展的“密码”。

再生稻“再生有道”

在霍邱县众兴集镇林祠村,种粮大户熊永前正和工人在田里栽插再生稻。“一共400亩再生稻,已经插了一大半了。虽然今年太旱了,耽误了日子,但只要后期管理仔细,天气给力,不会对产量造成大的影响。”熊永前对今年再生稻的收成信心十足。

熊永前以前一直坚持着一季稻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模式。2021年的一场小小意外,让他第一次注意到再生稻。

“2021年秋,雨水多,小麦种不下去,错过了茬口,田就闲着了。2022年年初,县里、镇里的农技人员都上门,劝我试试种植再生稻,一年两收,我就试着种了百把亩。”熊永前说。再生稻效益的确可观,如今熊永前家几乎所有的田地都改成了再生稻和稻虾田。

和熊永前一样,霍邱再生稻产业发展的起点也是因为一场天灾。2020年7月,沿淮地区发生洪涝灾害,该县270万亩水稻受灾面积达到51万亩。“为了减少损失,稳住全县粮食产量,我们在中南部乡镇挑选了25万亩受灾较轻的水稻,加强田管,发展再生稻。当年再生稻二茬稻总产达3.5万吨,让我们重新审视再生稻的潜力。”霍邱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维国说。

再生稻就是过去农民口中的“二茬稻”,并不是新事物。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休眠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成熟,实现“种一次收两季”。但因为生长周期长、种植有技术要求、品种要求苛刻等原因,再生稻过去在霍邱一直没有被重视。

经过2020年的尝试,霍邱县发现了再生稻的巨大潜力。该县位于典型的一季稻温光有余、双季稻温光不足地区,“再生稻适宜温度为17摄氏度,我县平均气温16摄氏度,是再生稻适宜种植区域的最北缘。”王维国说。再加上霍邱县中南部乡镇水源相对充沛、地势低洼,土壤多是黏壤土,天旱挖不动、下雨排不走,发展小麦、油菜等传统冬作物效益低下。再生稻,成了霍邱充分利用当地温光土壤资源、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二选择。

从2020年的25万亩、增产3.5万吨粮食,霍邱县稳扎稳打,2024年再生稻田已达到68万亩,增加粮食17万吨,今年再生稻计划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占霍邱县中南部160余万亩耕地的一半左右。5年时间里,再生稻累计为霍邱增产稻谷48.5万吨。

低产田变身“吨粮田”

再生稻之所以受到农民青睐,说到底就是“节本增效”。连续种植了3年再生稻的熊永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生稻头茬种植和普通水稻一样,种子、育秧、旋耕、肥料等投入一个不少,每亩成本1000多元,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二茬稻每亩只需要20斤肥料,不需要打农药和除草剂,农资、人工成本都低,每亩连收割成本100元左右,远远低于种植小麦要投入的700元成本,亩产可以达到500斤左右。一些管理好、条件好的田块能成为‘吨粮田’。”熊永前告诉记者,二茬稻抽穗灌浆阶段温度相对低,昼夜温差加大,其品质普遍好过头茬稻,市场价每斤能高0.2元左右。“二茬稻虽然产量低,但效益更高。综合下来,两季水稻相加每亩利润可达700多元。”熊永前说。

在岔路镇韩冲村,种粮大户林庆俊有同感。林庆俊以前在上海务工。如今再生稻在霍邱红红火火,林庆俊选择返乡再次务农,去年第一次试种再生稻就尝到了甜头,两茬水稻加一块亩产900多公斤。“从来没想到老家的田能收这么多稻子,一亩田利润有七八百元。今年我扩大流转了400亩田,全部种上了再生稻。”林庆俊说。

明账如此,还有一笔暗账在熊永前、林庆俊等农民心里。种植小麦,成长期要200多天,而再生稻第二茬生长周期只要70天左右,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上的风险。

同样受益于再生稻的还有霍邱县大大小小的育秧工厂。“以前育秧时间集中在五、六月,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现在发展再生稻,育秧时间提前到了三、四月,延长了全年育秧时间,提高了秧田的使用效率。”位于长集镇的丰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永松告诉记者。

“收益高,农户自然有动力。”王维国说,2020年刚刚开始推广再生稻的时候,县财政对生产主体每亩补贴40元,2021年到2023年,继续每亩补贴20元,全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补贴支持再生稻产业。近两年县里不再进行补贴,但农户认为再生稻收益高,种植再生稻热情依然高涨。

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产粮大县,霍邱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80万吨,再生稻成为霍邱保障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的“秘密武器”。通过技术改良,霍邱县还在不断深挖再生稻的“潜力”。

霍邱县在扈胡镇建设了5000余亩再生稻三级指挥田,组织种粮大户参与观摩会,系统了解再生稻特点、学习再生稻种植技术。同时,该县与省农科院共建再生稻工作站,组建了再生稻科技特派团,为农户提供专家指导和专业技术服务,科学制定了从品种筛选到产品溯源的“六统一”技术规程。

在岔路镇的“两稻多虾”试验示范基地,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团副研究员张立平在稻虾田里认真检查刚刚插下的秧苗的行间距。“这块试验田里种植了7个不同品种的再生稻,必须确保不同品种的再生稻生长环境相同。”张立平介绍说,2023年开始,团队在霍邱县研究再生稻,主要进行品种筛选、再生稻栽培技术、稻虾田再生稻种植、信息化支撑等方面的研究。去年团队共试验了107个品种的再生稻,今年筛选出来的7种再生稻还将继续优中选优。

“再生稻生长期长,要求苗期抗低温、抽穗期抗高温、成熟期抗倒伏,同时再生能力强,目前可以选择的品种还有限。过去当地主要种植隆晶优1212,但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风险很大。目前我们重点关注银两优606、乐优966等新品种,希望为当地农户提供更好、更多的选择。”张立平说。

为了减少头茬稻收割中对稻桩的碾压,霍邱县专门定制了窄履带宽割台的再生稻专用收割机,将履带宽度从50厘米缩窄至35厘米,割台宽度从2.2米增加到2.8米,提高效率减少损失。目前全县已经有几十台这样的再生稻专用收割机。

再生稻种植规模还能增加吗?作为全国生态稻虾第一县,霍邱共拥有90万亩稻虾田,这些位于中南部乡镇的水田,有种植再生稻的可能。2024年,霍邱在全县8个乡镇的4000亩稻虾田中试种再生稻。

熊永前的稻虾田参与了试验。他也算了一笔账:再生稻4月下旬插秧,需要将小龙虾移走,这正是小龙虾大规模捕捞的时候,产量肯定会受到损失,5月中旬秧田里再次放上虾苗,6月就可以再次捕捞。“5、6月是普通稻虾田插秧的时候,小龙虾捕捞量会大减,再生稻田里的小龙虾反而可以卖个好价格。我算了一下,稻虾田种再生稻,亩均增收可达200元左右。”熊永前告诉记者,今年他在500多亩稻虾田里种植了再生稻。

“通过试验,希望能将我县特有的不挖沟稻虾轮作模式与再生稻生产相结合,进一步释放稻虾田的粮食生产潜力,让再生稻成为霍邱江淮粮仓新的‘压舱石’。”王维国说。

■ 本报记者 袁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降至10%不够 日本首相:寻求... 就美国对部分英国汽车加征关税降至10%,日本首相石破茂11日表示,虽然这是一种模式,但日本寻求撤销加...
一直在减肥,为何还是越来越胖?...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扰——某天早上一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脸也圆了、腰上的赘肉也一...
襄阳轴承(000678.SZ)... 格隆汇5月11日丨襄阳轴承(000678.SZ)公告,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
神舟二十号乘组顺利开启“太空出... IT之家 5 月 11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自 4 月 25 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乘组...
补贴品类增加,以旧换新总量持续... 随着补贴品类的不断增加,以旧换新的总量也在持续增长。然而,废旧家电的去向却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国医大师石学敏同志逝世 石学敏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天津...
集体下架!微信、抖音、淘宝、快... 来源:央视财经近日,微信珊瑚安全、抖音短剧、淘宝安全中心、快手黑板报等公众号接连发布公告,拦截、下架...
经纬辉开:3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 经纬辉开(300120)5月11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董树林、张国祥、张秋凤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
券业老将齐国旗因交通意外离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贝壳财经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日前,国海证券原总裁齐国旗因交通意外不幸去世...
*ST有树(300209.SZ... 格隆汇5月11日丨*ST有树(300209.SZ)公告,有棵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
徐亭理事长:人才是培育和建设新...   第四次上袭壹万全球企业家联席会议暨首届上袭人才大会项目发布会在三亚成功举办,徐亭理事长出席开幕致...
就怕现原形儿   ▌孙志伟  我们一家四口有仨都开了直播:我唱歌,爱人跳舞,偶尔我们还组合一下,效果还真不赖;女儿...
德国将不再公布对乌克兰军事支持...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0日,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德国政府未来将不再公布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的细...
快讯:苏联时代航天器“宇宙48...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0日说,在绕地轨道运行53年后,苏联时代发射、前往金星失败的航天器“宇宙482”...
骑行渭河畔 乐游宝鸡城 转自:中国体育报  渭河水润生态之美,自行车赛启人文之旅。5月11日,2025渭河健身长廊第十届自行...
韩国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之争尘...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韩国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之争尘埃落定,前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将代...
杭州率先实现安防领域碳足迹核算... 转自:中国环境网近日,浙江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环科院)对杭州安防出口产品签发的第一份...
云南首对!“全国通办”让这对情... 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正式落地。新人办理登记。云南省...
贵州轮胎:控股股东拟0.5亿元... 格隆汇5月11日|贵州轮胎(000589.SZ)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贵阳工投计划自5月12日起6个月...
全球首款浮筒式双座水上电动飞机... IT之家 5 月 11 日消息,据北京延庆消息,全球首款浮筒式双座水上电动飞机 ——RX1E-S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