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作为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特指由漫画、动画、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这些“摸得着”的徽章、立牌、手办、海报等,使存在于屏幕里的二次元形象实体化,备受年轻人喜爱。“谷子经济”的热潮不仅开辟了全新的消费场景,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新兴增长点。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攀升至1689亿元,较2023年实现40.63%的显著增长。近期,泡泡玛特热门IP新款发售现场大排长队,火爆海外,股价飙升。
消费者购买谷子本质上是为情绪价值和精神仪式感买单。“Z世代”作为谷子文化主力军,他们对“吃谷”有着强烈的消费黏性和忠诚度,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在他们眼中商品早已超越单纯交易属性,成为年轻人社交和自我愉悦的重要载体。谷子承载的文化符号与情感纽带,赋予其独特的情感附加值和收藏价值。这些文创衍生品精准契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承载着消费者的青春记忆,这种对情感认同与文化传递的强烈需求,正是“谷子经济”蓬勃发展的底层逻辑。
然而,繁荣表象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版权纠纷屡见不鲜,部分商家未经授权擅自生产销售谷子周边;二手交易市场欺诈问题突出,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现象频发;市场监管存在空白,使得不正当营销和非法交易行为有机可乘。对此,消费者还需树立正确消费观,理性对待情绪消费,避免盲目跟风。社会各界更应形成监督力量,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完善法规、强化执法,为年轻消费者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在把握消费趋势的同时,推动“谷子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