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 余光燕
初夏的黔东南州麻江县山雾氤氲,贵州正秀本草非遗传承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药香弥漫。这里生产的苗家洗发水,如今以全新姿态拥抱世界。
在公司创始人宋正秀的童年记忆里,总萦绕着爷爷熬煮洗发水的场景:柴火土灶的大铁锅里,皂角、何首乌、小黄姜等在沸水中翻滚,药香穿透雾气飘向村寨的每个角落。
“嫁人前三年,要用宋阿公家的洗发水洗头”,曾是当地苗族女性的婚嫁习惯。但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洗发水普及,这份家传了七代的“秘方”逐渐沉寂。“家里做的洗发水泡沫少,不如超市里卖的洗发水洗发膏泡沫丰富、香味浓郁。”宋正秀坦言。
2018年,她成立贵州正秀本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贵州正秀非遗传承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启动家传洗发水的商品化之路。
改造的过程充满挑战:保留皂角、小黄姜、何首乌等中药材以保证养发功效,引入植物油脂技术,从山茶花、透骨香中提取天然香氛。为了通过化妆品生产标准,她钻研美妆相关法规,聘请广州美妆行业的专家驻厂指导。在蒸汽氤氲的车间里,祖辈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2022年12月,“正秀”品牌获批“妆字号”,正秀洗发水正式获得市场准入资格。2023年,公司从麻江县宣威镇的正秀小院搬迁至麻江县后坝非遗工坊,日产量从200瓶跃升至3万瓶。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70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
在洗发水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昔日的“土方子”还成为产业振兴的“金钥匙”。在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40余亩“正秀洗发水小黄姜种植基地”于4月18日揭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不仅保障了原料品质,还带动麻江500多户农民增收。从江的何首乌、天柱的茶枯,还有成片皂角树……仅原料收购一项,每年支出就超过百万元。
生产端飞速发展的同时,销售端也展现出蓬勃生机:从最初的社群营销、旅游团购起步,发展出300多人的代理团队。贵阳代理商成功签约后,凯里、遵义、织金等地的29家加盟店陆续落地,甚至有顾客体验半年后主动寻求加盟合作。
依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宋正秀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客商到车间参观。在了解原料、生产工艺后,客商当场签约。2023年,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订单突破100万元。
正当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时,宋正秀却选择放缓扩产能的步伐。“3条生产线完全达产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但目前最要紧的不是提产量,而是需要为品牌注入文化灵魂。”宋正秀表示。
2021年,该公司将“苗家养发护发技艺”申报为麻江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苗家养发护发技艺”入选黔东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外,宋正秀还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融入苗族纹样元素,产品线拓展至苗药梳子、香包,体验店引入苗族头部按摩技艺,研学项目让游客亲手熬制洗发水……这些创新实践,使古老技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
在贵州正秀本草非遗传承有限公司厂房外墙上,一幅农民画定格了苗族群众过去洗发的场景:采摘皂角、土灶熬煮、河边洗发。这与厂房内的现代化生产线互相呼应,既展示了宋正秀对传统的坚守,也暗含着她对创新的理解:“苗家养发护发技艺需要创造性转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