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初夏晨曦,露华如珠,走进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罗富镇的烟田里,一片片烟叶在晨光的沐浴下,茁壮挺拔,每一片都饱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片被绿色防控技术守护的土地,正以盎然绿意书写生态种植的丰饶答卷。
近年来,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聚焦“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的烟叶生产导向要求,高效、科学地用好用活绿色防控技术,从“冬翻晒土”到“以菌治菌”,再到“以虫治虫”,不断在烟叶生产全链条探索、搭建、完善绿色防控生态屏障,着力推动烟区烟叶生产绿色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
害虫防治要从根源着手。烟田土壤和田边杂草中的虫卵是次年害虫的主要来源,为有效降低害虫越冬存活率,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组织烟技员深入烟农家中,帮助烟农了解冬翻冬晒对土壤改良、减少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积极作用,同烟农算清“经济账”和“受益账”,动员烟农积极开展烟田冬翻冬晒工作、及时清理烟田四周杂草杂物。
“这两年我们使用生防菌剂来防治根茎性病害成效显著,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在定根水和提苗肥中加入生防菌……”在南丹县六寨镇的移栽现场培训会上,六寨烟站站长吴振华向烟农叮嘱道。向育苗基质中加入生防菌。吴梅芳 摄据悉,根茎性病害隐蔽性强,一旦暴发往往会对烟叶造成毁灭性打击,单一的靶向防控措施效果有限,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从烟区实际出发,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方针进行防治,通过在烟叶生产易发生根茎性病害的环节提前施用生防菌剂,严格规范作业人员和工具的消毒等举措,降低根茎性病害的发生率。
育苗基质拌菌、生防菌剂蘸根、定根水和提苗肥混施生防菌剂……这些生物防治措施已经成为南丹烟区防治根茎性病害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24年南丹烟区根茎性病害发生率低于3%。
“这小虫子看起来不起眼,没想到防治害虫效果这么好,好在去年听了你们烟技员的指导,在烟田释放蚜茧蜂防治烟叶害虫。”正在田里释放蚜茧蜂的烟农莫文力同一旁指导的烟技员邬雪江说道。“以前喷施农药治理害虫,一亩地算上人工要四五十块钱,现在使用蚜茧蜂进行防治,一亩地成本不到五块钱,成本降低了不少,关键种出来的烟叶质量更好了!”
烟田中的蚜茧蜂盒。邬雪江 摄原先,在南丹县罗富镇种植烟叶的莫文力对蚜茧蜂防虫的做法不认可,经过去年亲身试验以后,体验到了“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的出色成效,今年他早早就主动联系烟技员询问今年蚜茧蜂防虫的具体实施方案。
传统烟叶种植只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害虫防治,久而久之,害虫会逐渐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治效果不断降低,同时防治成本持续攀升。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逐步向烟叶生产绿色化转型,在烟区推广使用“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减少农药使用的情况下,完成了对烟叶害虫的有效控制。
“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一把利剑,它们通过将卵产于蚜虫体内,从而破坏蚜虫体内组织和器官,能够很好地控制烟田蚜虫的数量。”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烟叶生产股李世勇介绍道,“今年我们主要推广释放蚜茧蜂的天敌防治技术,全烟区覆盖率达到了100%”
当前,南丹烟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项防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我们将科学布局性诱捕虫器、太阳能趋光捕虫器等新型防控设备,持续完善绿色防控体系。”南丹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何明雄说道,“通过绿色防控实现减药控害,有效降低农残指标,提升烟叶品质和可用性,让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助力烟农走稳绿色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韦钦泉)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