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在通州区广通小区的智能回收箱,居民扫码投放即可获得每公斤0.6元的即时返现,支持纸类、塑料、金属等全品类回收。配合“回收日”活动和大件垃圾上门回收等服务,北京构建起直达居民的回收模式,提升分类便利度,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年来,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下降超20%,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3000吨升至7450吨。目前,全市已完成5.75万个垃圾桶站改造,构建直达居民的回收模式,让垃圾分类从“关键小事”成为城市文明新标杆。
5月6日,广通小区居民询问哪些物品可有偿回收。
5月6日上午,广通小区一位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小区智能回收箱回收物每公斤0.6元
5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通州区杨庄街道广通小区。在一处垃圾分类桶站前,居民高阿姨正把药盒里的过期药品分离出来,“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药盒可以回收。”。
在此处垃圾分类站点旁边,有一个将近两米高的长方体,这是“爱回收”在此处投放的“智能回收箱”,居民用手机扫码即可使用。“回收能换钱。要是卖给收废品的人,还要攒够一堆纸壳子、瓶子才能卖,这里随时都能来。”高阿姨介绍,她将药盒子投入回收箱,操作之后,微信收到了两毛八,“你别看钱不多,但既扔了垃圾,又能让家里变干净,资源还能回收,还是很有好处的。”
“每公斤回收物0.6元,结算的钱转到微信里。一台机器容量有30多公斤,日均可收到70多公斤可回收物,节假日可收80公斤左右。满仓之后,会有司机来清运,一天运两到三次。”“爱回收”前端负责人石冬雪介绍。
纸类、塑料、金属、织物都可以进回收箱。此外,一般的废品回收处可能不会回收外卖餐盒、塑料泡沫,但这台机器可以,统一都是“0.6元每公斤”,满5元可以提现,如果投递用户的记录良好,满1元就可以提现。
这台智能回收箱的方便之处还在于,居民能直接投放可回收物,投放前不用再分类。
“爱回收”垃圾分类负责人倪春介绍,种类分得越细,可回收物的附加值就越高。如不同品牌的塑料瓶,细分后的价值从原来每吨2000元增加为3000元。“经过分拣,成双的男鞋,近期市场价格在10700元每吨。”倪春说。
推行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
当天,在广通小区内的一处空地“杨庄乐活空间”,正在开展回收日活动,居民可带旧物来这里集中投放。广通小区居委会垃圾分类专干惠子昂介绍,小区有三种可回收物的处理方式,一是可回收垃圾桶,二是“爱回收”的智能回收箱,第三种就是回收日活动,进行有偿回收,大概一两个月举行一次。
“快跟你的旧毛衣告别吧。”一位居民带着母亲来参加回收活动,两人拉来了两箱旧衣物。工作人员介绍,旧衣服、旧鞋、小家电、蒸锅等都可回收,可兑换纸巾、洗手液、洗洁精、洗碗布等物品。
此外,天鸿宝地物业管理经营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恺忺介绍,“现在小区扔厨余垃圾不用破袋了,大件的垃圾,比如床垫、沙发、桌椅,有人专门负责上门,居民更方便了。”
近年来,北京构建直达居民的回收模式。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处长李彦富介绍,北京探索“一袋式”上门回收、设置智能回收箱、社区再生资源集中投放日等多种方式,直达居民,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回收企业按照统一价格回收纸箱、泡沫塑料、旧衣物等各类高、低值可回收物,通过末端分拣中心进行精细分类再利用。经统计,泡沫塑料、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占60%以上,有效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李彦富介绍。
近一年,针对居民反映的大件家电家具处理难问题,北京全面推行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确定161家大件垃圾托底回收单位,343个街道(乡镇)实现全覆盖。居民可通过电话、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预约收运服务单位提供有偿上门回收服务。
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年来,北京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成为城市文明新标志。李彦富介绍,2024年以来,北京市下大力气改善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并采取“厨余不破袋、大件上门收、回收进社区”等便民措施,提升分类便利度,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其中,北京开展垃圾桶站满冒脏污问题专项治理,对全市5.75万个桶站进行全面摸排,整改问题桶站1.49万个,增补各品类垃圾桶2.65万个;在4.2万个桶站铺设地垫,解决油渍脏污难清理问题,提升了投放环境。改造11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具备带袋处理能力,通过提升末端技术实现居民投放厨余垃圾不破袋,投放高峰时段垃圾桶盖常开。(记者 王景曦)
上一篇:已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及其重构
下一篇: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