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桂林报道
“不需要抵押物,担保费率又低,放款速度也比较快,在找了几次银行贷款无果后,融资担保真正解决了我的资金困难。”桂林市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普惠金融调研团来到桂林,从人口繁密的城区到风景秀丽的山区,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调研了粮食生产、畜牧及水产养殖、文旅消费以及电子产品等众多企业,既看到了众多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果和现实困境,也目睹了普惠金融的活水如何滋润实体企业,与产业同呼吸,和地方经济共成长。
“啤酒贷”、“酒店保”、“创业担”、“富农保”等一系列金融产品,是桂林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难题,打破常规枷锁后推出的特色创新担保产品。
为做好普惠金融文章,促进相关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等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金融研究院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上千家机构单位参与其中,目前已征集普惠金融案例万余份。
聚焦入围“2024年全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的创新实践,第二站我们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对桂林小微担保普惠金融业务展开深度回访,看看“桂林担保”经验如何让普惠金融融入锦绣山水当中。
创新金融产品矩阵 破解融资难题赋能小微企业
在桂林市东北部的龙胜县城周边,有一处面积达上万亩的羊头坪草场,自由散养着数百头牛羊,享受着最原始的放牧方式。
据了解,该草场由龙胜龙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下称“龙达养殖”)向当地村委进行承包经营,从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的50头牛发展到最高800头牛,年收入可达数百万元。龙达养殖公司负责人刘桂生告诉记者,“当地许多农民本来养牛,后面因为经济效益差就不养了,草场也因此荒废了,因此我就把整座山头承包下来,通过对土地集约经营提升养殖效率,增加经济收益。”
看到养殖的牛羊在市场上销售火热,刘桂生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本金,去找当地银行被告知没有抵押物无法贷款,辗转之下找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
刘桂生表示,“非常感谢担保公司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我们顺利拿到了总额90万元三年期的信用贷款,担保利率仅有0.5%,贷款利率也比较低,接下来我们公司还想延长产业链,做牛羊肉的加工厂,仍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
同样位于桂林市东北部的全州县,是全国100个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素有“桂北粮仓”之称。
全州县鑫计米业有限公司(下称“鑫计米业”)成立20多年以来,一直在大米行业精耕细作,是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优质稻谷种植基地超过3万亩,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年营收额达到数千万元。
鑫计米业公司负责人马玉荣告诉记者,“2019年搬迁新厂的时候,资金十分紧张,一开始准备了1300万进行新厂建设,后面考察发现自动化可以大幅节省人工成本和打米效果,建设成本翻了一倍,导致巨大的资金缺口。”
在困难时刻,马玉荣先找了银行发现对方无法做信用贷款,因为公司拥有的大量大米难以作为资产进行抵押,无计可施之下经人介绍找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拿到了500万元的担保贷款。
马玉荣表示,“小微担保公司在我们最困难的情况下施以援手,使得企业可以顺利发展壮大,因为业务发展得好,信用得到完善,现在很多银行也愿意免抵押贷款给我们了。”
可以发现,担保公司不仅在中小企业危机时刻给予重要援助,同时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通过资金引导的方式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不仅为企业起到信用培育作用,同时也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服务于当地经济良性发展。
为着力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桂林小微担保公司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业务品种,陆续研发了“政采担”、“啤酒贷”、“酒店保”、“创业担”、“余值保”等多项特色创新担保产品,并在“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公司推出了“乡村振兴保”、“富农保”、“见贷担”、“科创保”及“收车保”等创新担保产品。
桂林小微担保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蒋志文表示,公司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不断扩大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覆盖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将纾困落到实处。
深挖地方特色场景 精准滴灌文旅消费产业链
除了农业以外,文旅消费也是桂林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其别具一格的喀斯特地貌和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
桂林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57亿人次,同比增长12.47%;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89亿元,同比增长11.97%。
位于桂林市灌阳县的莲溪庐度假村,以独特的乡村文化为特色,希望打造成属于桂林风格的“世外桃源”。
莲溪庐度假村的负责人唐总告诉记者,“项目前前后后投资了数千万元,中间一度出现资金困难,因为项目用地是集体土地,所以无法做银行抵押贷款,后面是找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才解决了融资问题。”
桂林酒店、民宿行业比较发达,但绝大部分经营者为租赁房产经营,因缺乏信贷资产无法直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根据酒店经营发展的五年周期特点。桂林小微担保公司创新推出了纯信用担保产品“酒店保”,结合经营者资产及经营情况,最高可以为酒店经营者担保1000万元,担保期限最长可达三年。
公司已经为阳朔画山云舍休闲旅游山庄、阳朔县良宿酒店等乡村旅游酒店及民宿办理“酒店保”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担保旅游业及相关配套行业企业238家,金额共计10.76亿元,为乡村民宿酒店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桂林小微担保公司还在全国首创“啤酒贷”。桂林漓泉啤酒公司是桂林市第一纳税大户,年生产啤酒量达60万吨,销售渠道遍布广西各城镇乡村。2020年6月,漓泉啤酒公司反映广西区内许多经销商面临很大的资金困难。
为了解决各地经销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桂林小微担保公司与银行推出“见贷即保”新模式,对银行推荐的区内漓泉啤酒经销商客户,内部开辟“绿色通道”专线,授信额度最高可达到200万元。据了解,“啤酒贷”累计贷款余额已经高达数亿元。
一位漓泉啤酒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当时囤货资金需求有300万,直接找银行贷款额度达不到那么高,然后银行就推荐了小微担保的啤酒贷产品,解决了我的资金需求压力。”
此外,该经销商还表示流程快速方便,“担保贷款的优势在于不用抵押物,就跟担保公司签个合同,我配偶做反担保人。如果抵押房产的话,还要上不动产中心,这样就省了挺多事。”
资金池破局下沉县域市场 政银担五方联动再升级
当前,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模式创新主要涉及风险分担机制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各地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适应当地特点、具备商业可持续的合作新模式。
此前,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与银行在承担贷款风险责任时主要实行“二八分险”,即银行承担不低于20%的风险、担保体系分担剩余80%的风险。
而桂林小微担保为了将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到县域经济,通过构建“4:6分险比例信用担保”新模式,联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及县域国有企业形成五方联动机制,实现各方承担20%风险的风险共担新模式。
该模式通过优化风险分担架构、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不仅增强了整个体系的风险承担能力,还能为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差异化融资解决方案。
蒋志文表示,目前,荔浦市资金池已成功落地运营,标志着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据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公司拟于近期在全州县设立第二个县域办事处,并逐步推进与全州、兴安、雁山区、灵川等桂林市辖县区的资金池共建工作,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在数字化业务方面,桂林小微担保公司公司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风控模型系统。该系统能从外部获取客户的流水、税务信息、水电费、征信记录、司法诉讼、社保、工商信息、涉赌涉诈等多维度数据,同时接入DeepSeek Ai智能平台,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综合打分,减少人为干扰,为担保项目的实施提供精准的决策辅助。
同时,该系统贯穿担保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管理。从银行业务推送、业务调查、项目评审、保函开立、放款操作到保后监管、风险预警推送、项目到期提示、解保、代偿追偿及坏账核销等环节均可实现线上管理。这一创新手段提升了公司风险防控能力和工作效率。
通过调研来看,成立八年来,从“政采担”的高效便捷,到“啤酒贷”的精准扶持;从“酒店保”的文旅赋能,到“乡村振兴保”的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桂林小微担保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担保产品、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为桂林市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蒋志文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深化银担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为更多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纾困解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贡献“桂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