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共青团网
“老师,我也想成为和你一样棒的人”“康康老师太勇敢了”……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云南支教的00后大学生康康(化名)手机里微信消息不断。得知康康老师刚刚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支教地的孩子纷纷对其竖起“大拇哥”。
去年7月,这名华科大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本科毕业生作为学校第26届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出发前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活动。
得知和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红十字会电话通知的那一刻,康康难掩激动:“我等这一天好久了!”
2023年10月13日,康康的生日当天,她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挽救生命的公益事业。已是第三次献血的康康毫不犹豫地签订血样入库同意书,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给自己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康康父母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难免担忧。咨询医生后,康康耐心地向父母解释,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挽救一个生命,我丫头既善良又勇敢!”
等待捐献的过程中,为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康康戒掉熬夜习惯,加强了跑步训练。她说:“强健的体魄是救人的底气。”
一周前,根据红十字会的安排,康康从临沧赶到昆明的医院。4月11日,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康康成功捐献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采集结束后的13日一早,康康就踏上了返回临沧的动车,这个总是爱笑的女孩说:“还有50名孩子等着我,我想尽早回到讲台上。”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年成绩专业排名第一……本科期间,康康的学业成绩亮眼。然而毕业前,她却作出了让很多同学惊讶的选择——放弃直接保研,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从内蒙古东北部普通农村考进著名高校,康康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从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服务西部的念头便在康康心底萌芽。大学期间,她创办“安全用药科普宣讲队”,在社区、学校进行安全用药科普教育。纠正老年人的错误用药习惯,向小朋友传授药学知识,一次次的志愿活动让她在奉献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华科大自2003年加入西部计划项目以来,共计派遣870余名志愿者接力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建设等国家战略,团队获得过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毕业季的校园里,研究生支教团学长学姐的奉献故事,还有那句“用这一年不算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标语,激荡着青春的气息,也让康康下定了决心。
教学之余,康康还致力于帮助山区孩童拓宽视野。在班级里,她带领学生和药学院学生党员志愿者结对书信,搭建起大手拉小手的“连心桥”。在周末,她走进乡村社工站,用AI创作点亮乡村孩童的微心愿。
研究生支教团同学王嘉祺眼中的康康老师“善良、温暖”。课堂之外,她会为学生整理歪了的衣领、帮他们拧松过紧的瓶盖;地震演习时,她将防晒帽给生病的同学,自己却被晒得头晕眼花。
“班上有个小女孩曾悄悄对我说,‘老师,我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回首过去200多天的支教生活,在这个00后姑娘看来,“捐献和支教一样,都是在播种希望”。
牟梓苓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0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