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6日消息,OpenAI宣布调整重组计划,明确其非营利性母公司将继续保持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同时推进营利性部门向公益企业(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简称PBC)转型,以平衡融资需求与公益使命。
重组核心:非营利主导,营利部门独立化
OpenAI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经与加州、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及公民领袖协商,公司决定保留非营利母公司对营利性业务的监督权。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原属非营利架构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将转型为PBC结构,后者需在决策中同时考虑股东利益与公共利益。非营利母公司不仅将持有PBC多数股权,还将通过独立财务顾问确定的合理估值,成为其核心股东,从而为非营利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普惠AI项目。
OpenAI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面临资金与使命的双重挑战。2019年,为突破非营利架构的融资限制,公司设立营利性子公司,但该模式因投资者回报上限及非营利董事会对商业决策的干预而饱受诟病。2024年12月,OpenAI首次披露重组计划,拟全面转型为PBC,以吸引更多资本。然而,这一方案引发外界对其公益属性的质疑,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更以诉讼指控其“背离非营利初衷”。
当前,AI领域竞争已进入“烧钱”阶段。据OpenAI披露,各大科技公司每年在AI研发上的投入高达数千亿美元,而其自身仍面临巨额亏损,预计需至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为应对这一局面,OpenAI需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回报框架。
新架构解析:全员持股与公益使命并存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全员信中强调,转型后的PBC将延续“确保AGI惠及全人类”的使命,非营利母公司仍为最终决策主体。与原计划相比,调整后的方案更强调非营利部门对营利实体的“战略控制”而非“全面干预”,具体表现为:
股权结构优化:非营利母公司通过持股获取资源,同时允许员工、投资者持有PBC股份,形成全员持股的资本架构;
决策权分配:PBC将负责日常运营与商业化,非营利部门则聚焦慈善项目,双方通过独立董事会实现协同;
监管强化:非营利委员会将制定AI普惠性标准,确保技术成果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落地。
市场反应与未来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OpenAI的重组调整既是对监管压力的妥协,也是对投资者诉求的回应。尽管PBC结构已在Anthropic、Patagonia等企业得到验证,但OpenAI的特殊性在于其AGI研发的敏感性与公众期待。微软作为OpenAI最大股东,已明确支持新架构,并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
然而,OpenAI仍需解决两大核心问题:
法律风险:马斯克诉讼尚未完全平息,联邦法院对PBC转型的合法性审查仍在进行中;
治理挑战:如何在非营利使命与商业利益间建立动态平衡机制,避免重蹈“使命漂移”覆辙。
截至2025年5月,OpenAI最新估值已达1570亿美元,但融资窗口期或因重组不确定性而缩短。随着软银等潜在投资者对转型进度的关注,OpenAI需在2025年内完成架构调整,以维持其在AI军备竞赛中的领先地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