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奥赛参赛人数5年增加2.75倍,青岛起步较早,参赛学生表现亮眼,已捧回约20枚金牌——
地球科学奥赛已成升学“新筹码”
青岛二中地球科学实验室内,王旗等4名入选省队的学生正加紧训练。5月10日,他们将与青岛其他学校的12名学生一起,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地球科学奥赛”)决赛,向金牌发起冲刺。
前不久,地球科学奥赛预赛成绩发布,青岛学子表现亮眼,100人获一等奖、187人获二等奖、390人获三等奖,其中16人入选省队,几乎占到了省队队员总数的一半。
野外地质考察是地球奥赛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地球科学奥赛是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赛事之一。该项赛事在高考录取,特别是综合评价招生等拔尖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性逐年提升,因此愈发受到家长和考生的广泛关注。随着参赛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人数持续增加,竞争也随之愈发激烈。
青岛表现抢眼,已揽获多枚金牌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始于2007年,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2017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赛区委员会成立,开启了全国选拔组建中国大陆代表队,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地球科学奥赛分为赛区预赛和全国决赛,选拔出的国家集训队队员完成培训,经面试挑选出4至8位成员组成国家队,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
青岛是较早组织学生参加地球科学奥赛的地区之一,并在该项赛事中有不俗的表现。2025年的比赛中,青岛共有100人获省一等奖,约占山东省的40%。全国共有510人进入决赛,山东省38人。青岛16人进入全国决赛,约占省队人数的一半,他们主要来自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西一中、胶南一中、胶州二中、青岛中学等学校,其中青岛二中学生王旗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省队。
青岛九中学生在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认识了解岩性等。2024年的比赛中,青岛有133人获得一等奖,其中15人入选省队,同样约占省队人数的一半,选手主要来自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中学等学校。此外,青岛二中于贺、潘帅西,青岛九中刘奕澄、王俊杰,青岛中学安哲坤5人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而当年山东仅有6人入选国家队。
青岛部分较早组织学生参加该项赛事的学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青岛九中自2021年开始参赛以来,已揽获全国地球科学奥赛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8枚,累计有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累计取得国际地球科学奥赛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2枚,全国地球科学奥赛金牌数和国际地球科学奥赛奖牌数均居青岛首位。而且该校是目前全国唯一连续3年有学生入选国际地球科学奥赛国家集训队的中学。
“含金量”提升,竞争越来越激烈
地球科学奥赛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中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同时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以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相比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5大学科竞赛,地球科学奥赛起步要晚得多。不过,这项赛事热度正在不断上升。
2021年,全国仅有28个省市400余所中学的2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设置考场约800个。此后,报名人数连年上升,到了2025年,31个省市自治区1600余所中学的7.5万名中学生报名参加预选赛,设置考场3000余个。5年时间里,报名人数增加了2.75倍。
报名热度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地球科学奥赛“含金量”的提升。目前,已有多所高校明确认可该比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6所在山东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的高校,均在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相关要求。如中石大在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将在地球科学奥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成绩列入了报名条件;青大、山科大、山师、山财、青科大等将在地球科学奥赛省级三等奖及以上成绩列入了报名条件。
此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地球科学研学营、冬令营等活动,吸引对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有兴趣、有志于从事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习研究的学生参加。在地球科学奥赛中获奖,更容易拿到学校的营员资格,获得相关高校研学营、冬令营证书,从而增加考入相关高校的筹码。此外,国外部分高校对地球科学奥赛的认可度较高,部分计划申请出国留学的高中生也可以凭该项赛事获奖,增加申请国外大学的成功率。
“在强基计划招生选拔时,地球科学奥赛成绩已引起高校的重视。地球科学相关专业还纳入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建设规划中。未来该项赛事获奖对学生升学或许会有更大帮助。”业内人士表示。
考查综合能力,适合物化专长学生
地球科学奥赛考查的内容并非只是地理知识,而是更宽泛的知识层面,交叉学科特点更明显。考试大纲显示,考查内容涉及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与太阳系、大气物理学与气象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遥感与对地观测7大领域。考试大纲中也明确,上述7个领域只是应掌握的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在实际比赛中则会经常性“超纲”。
“比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要求考生认识、理解、运用地球知识,考查内容很多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因此有物、化特长的考生参赛会有优势。”青岛二中地球科学奥赛主教练邓娜介绍。此外,除了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考试还会涉及到一部分大学高数的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近年来,地球科学奥赛理化倾向愈加明显,很多题目都需要有大量的计算,因此这项比赛更适合数理化学科特长明显、热爱自然科学、有跨学科思维的学生参加。
另外,该项赛事的另一特色是考查学生的野外实践考察能力。通常比赛时间持续一天,上午是野外实践考察,下午是笔试。即将举行的决赛就安排了4个半小时的野外实践考察。“比赛要求学生有基本的地质学考察能力,能够通过自主观察,判断岩性、地质构造,反演地质运动、形成的过程等。”邓娜介绍。
“青岛在这个项目上发力较早,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培训体系,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市教科院也牵头调配各学校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各校教师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等学科背景优势,组织教师分工授课,服务于岛城有志于参加该项比赛的学生。”青岛九中地球科学奥赛主教练姚键告诉记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青岛日报2025年5月6日6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上一篇:秀洲应急救援队守护游客生命安全
下一篇:“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