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潘 悦
本报讯 “多亏有你们,不然后果真的不敢想!”昨天上午,一名游客给秀洲区怡恩救援队打来电话,感谢救援队在“五一”假期给予他的紧急救治。
“当时情况特别紧急,看到他脸色煞白、意识模糊,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争分夺秒救人!”秀洲区怡恩救援队队长王维恩告诉记者,5月1日当天,南湖景区客流量较大,秀洲区怡恩救援队前来增援巡逻。
正在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面色苍白半躺在休息椅上,救援队队员立即通过“秀洲应急指挥平台”上报,同步启动救援:监测显示该男子当时血氧饱和度97%,心率65次/分、血压70/43mmHg、脉搏微弱,由于天气比较热,初步判断是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者高温下液体丢失过多。
救援队队员指导该男子家属喂服糖水,协同公安民警完成“休克体位”摆放——头部垫高、双下肢交替抬高。5分钟后,患者收缩压回升至85mmHg,意识渐渐恢复。经过简单救援,该男子慢慢恢复了正常。同时,救援队队员持续给予指脉氧监测,并且每3分钟测量患者血压,陪同患者等待120人员的到来。
随后,120急救车抵达,队员向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病情后,协助转运患者至医院。经诊断,患者因长期贫血引发休克,目前已脱离危险。
无独有偶,5月3日中午,一名20岁左右的女性游客突发腹痛头晕、眼睛发黑且行走不稳。秀洲区怡恩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展开施救,检测发现其血压仅为68/38mmHg,复测为70/41mmHg,心跳58次/分,血氧饱和度97%。在询问中得知患者自诉痛经,经评估病情较重,队员当即嘱其平卧并耐心劝说前往医院治疗。最终,游客同意就医,救援队队员一路护送患者至救护车上,随后120急救车将患者接走救治。
据悉,“五一”假期,秀洲区怡恩救援队作为跨区域社会化应急增援力量,在多起救援事件中,与各方力量打破地域界限,通过“监测—处置—转运”全流程联动高效协作,发挥出了应急救援体系资源整合优势。
“社会力量纳入应急储备,是秀洲社会化救援体系的重要创新。”秀洲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怡恩救援队作为首批区级社会救援力量,队员均持急救资格证,设备纳入全区物资统筹。去年以来,秀洲区通过“以奖代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景区保障,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应急格局。
目前,秀洲区正推进“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在景区等场所配置AED、微型急救站,并将商户纳入应急网络。“从专业巡逻到多部门响应,从标准化处置到社会力量协同,此次救援验证了体系的科学性。”该负责人表示,节假日景区人流量大,“全民参与”的应急模式成为安全治理关键。下一步,秀洲区将结合此次救援经验,持续打磨应急联动细节,组织更多实战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