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一起认识一位“95后”幼儿园老师,她叫傅金萍,目前在浙江绍兴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任教。和我们认识的幼儿园老师不同,傅金萍除了教幼儿园内的孩子们学习知识外,还给幼儿园外的学生们带来快乐。
这些幼儿园外的学生们也有所不同,他们大都处于耄耋之年。傅金萍为这些高龄老人们组成的班级取了名字,叫“80后大大班”。从2019年开始,傅金萍只要周末一有空,就到当地农村的养老院里,陪这些老人们做课间操,教他们绘画、剪纸、插花等等。寒来暑往,这份志愿工作她已坚持6年之久。
走进“80后大大班”,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傅金萍告诉记者,她把自己在幼儿园教学的课间操,复制到了这所设在农村的养老院中,深受大龄叔叔阿姨们喜爱。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手指操也是幼儿园里面的,“老小孩们”也很开心,做手部活动,热身、锻炼脑子的反应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他们年纪大多数都在80岁以上,所以我的班叫“80后大大班”,大大是因为幼儿园大班是六周岁,那我们的爷爷奶奶就像老小孩一样,他们比我们辈分大一点,所以叫大大班。
虽然课堂设在养老院中,但来参加的可不只是住在这里的叔叔阿姨,还有附近的老年人。其中手指操、劳动课这些需要动手和互动的项目,深受他们喜欢。傅金萍说,集体活动的课程,既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能调动整体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加倍快乐。
在这个“80后大大班”中,傅金萍对每个人的信息情况都能娓娓道来。每次开展活动时,她都会和老人们打成一片。
从2019年开始做志愿服务至今,傅金萍只要周末有时间,就会主动来陪伴这些高龄老人。她结合自己在幼儿园教学的课程,为老人们设置了拼贴画、小游戏、保健养生等等内容,丰富这些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如今这个房间中很多装饰、挂件,都是这些年老人们的毕业作品。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每一次的课上完以后,我都会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我们可以看出爷爷奶奶们的手是有一点抖。看出来还是像小朋友画出来的效果。
为了让老人们开心、快乐,傅金萍也是费尽了心思。记者在养老院活动室中发现了一排整齐的相册,上面标注着经常来上课老人们的名字。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主要是考虑到有些奶奶,她可能此生都没有拍过照片,可以把这个相册收集好,她会回忆起来在活动中快乐的事情,还有百年以后,家属可以把这个相册翻出来看一看。
自小受助成长
长大后希望回馈社会
记者了解到,傅金萍现在为老人们做的服务,全部都是公益项目,不收一分钱,活动物料等都是筹集而来,甚至是她自掏腰包。
为什么刚毕业没多久,她就要做志愿服务,这份执着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1997年出生的傅金萍,老家在诸暨市璜山镇鼎新村,家中有姐妹两人。由于家中仅有父亲一个劳动力,所以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傅金萍开始读书上学之后,她的学杂费等都成了问题。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因为我自己是一名贫困生,家里面条件并不是很好,家里是靠爸爸一个人赚钱。然后我们家里是有两个女儿,我姐姐读书很好,压力给到爸爸身上,后面国家看到我们家这么贫困的情况后,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从二年级到大学,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是国家给了我很多帮助。
傅金萍告诉记者,她从小学的贫困补助到大学的国家助学金,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里,她都受惠于国家。2018年傅金萍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志愿服务工作。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毕业出来想回馈社会,想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2018年,刚开始我是去各个社区,做我为孩子上一堂课,在这过程中,有养老的志愿活动,发现可能老年人更需要关注,然后就想到可以搞一堂,我为老人上一堂幸福课。
在服务对象上,傅金萍选择了居住在农村的老年群体,特别是养老院中的高龄老人。她注意到这些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娱乐生活。她一方面能给予他们陪伴,另外一方面也能圆他们的读书梦。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有些读过书的也只是读过一年、两年,自己的名字有些会写,有些不会写,想着让他们来体验这种课堂的氛围,给他们满满毕业仪式感,穿毕业服,拍毕业照,领奖杯,领奖状,爷爷奶奶们可有成就感了。
工作后的傅金萍先后在两所幼儿园任教,但是志愿服务的脚步却没有停。她现在所在的是一所乡村幼儿园,有38名孩子。虽然身为园长,但是她要尽可能多参与到安全管理、学生教学、财务报表等工作中。在她看来,教小孩和陪伴老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也是她志愿服务的底气和信心。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做养生操,然后就是绘画、涂鸦,刚开始我把他们当小班小朋友,刚开始小班小朋友也都是以涂鸦为主。
在傅金萍的电脑里,有一个10G多的文档,专门用来存放志愿工作内容。一幅幅照片记录着爷爷奶奶们的幸福瞬间,也记录着傅金萍上的每一堂“幸福课”。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想着他们年纪一大把了,精神世界也挺空的,每天都是坐在村口,就挺可怜的。可以做这种活动,初衷就是快乐,给他们带来快乐。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点亮“为老服务”之路
6年的志愿服务之路,让傅金萍感受颇深,农村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世界的富足。如今,“80后大大班”从最初的一堂课仅有10位老人,如今已经增长到一堂课四五十位老人。
6年的时间,陪伴老人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她一个人,成长为了一个群体,为老服务的公益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今天的老年人有30个人左右,志愿者团队估计有十五六个。团队里的话有医生、护士,还有教师。
从傅金萍第一次从事志愿服务开始,她身边一直都有同事和朋友参与帮助,随着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志愿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幼教老师负责上课教学、医生护士负责养生保健,还有专门被志愿服务吸引来的学生,负责搭把手、帮帮忙。
志愿者 金渝锟:这个课堂其实很有新意的,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之前不曾有过的童真,比如这些画,很难想象这是老人画出来的,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他们忙碌了一辈子,终于在暮年的时候可以这么快乐,所以说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志愿者 周飞铳:我基本周六、周天有空的话,我都会来,给他们一些健康指导,比如说如果眼睛有点花,感觉不太舒服,跟他讲按哪些穴位,通过自己的调整来进行一个日常保健。
志愿者们的加入,也让课程内容更丰富,活动形式更多样。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以前的话课可能都是我一个人上的,他们来了,有些可能画画好一点,有些可能懂点中医,不是我一个人去上了,团队里的老师都可以参与上课。
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个身份比较特殊的人一直陪在傅金萍身边,他就是傅金萍的爱人陈旭康。
6年时间里,陈旭康从最早志愿服务时候的“旁观者”,也逐渐成为参与者和支持者。现在这所养老院内的桌椅设施,就是他跟傅金萍一起去二手市场淘来的。
傅金萍爱人 陈旭康:课桌看上去有点高低,有点不太齐,颜色也不太齐,但是能够满足老人们的上课需求,对我们来说就够了,刚开始我也不是很理解她,为什么一个幼师要去为这些老年人服务,来之后结合我自己是医生,看到这些老年人确实是需要这样的服务,发现他们从内心上,他们的笑容也多了,精神面貌也好起来了,对于我们也是极大治愈,所以能够一直坚持走下来。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志愿者增多,傅金萍团队的志愿服务范围也陆续扩大,一有机会就和周边村干部对接,确定时间之后,前往当地的农村大礼堂、爱心食堂或者党群文化服务中心去上课,让尽可能多的叔叔阿姨们享受“大大班”的欢声笑语。
已经怀孕的傅金萍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她参加活动的频率有所下降,但团队中里的志愿者力量却逐渐壮大,她计划在生产之后,继续带领团队从事这份公益行动,由点及面,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服务更多农村老人。
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儿园园长 傅金萍:我还想明年或者过几年,想铺开整个市层面。我可以去更远一点的乡村,去做“我为老人上堂课”的活动。
志愿微光暖暮年
爱心接力映乡村
因受过国家资助,傅金萍一直牢记于心。从毕业之后就开始进行的为老志愿服务,不仅点亮了暮年之光,让老年人们得到了快乐,也点亮了这条路上的志愿队伍,让公益行动一直持续。
无论是把幼儿园课程搬到农村养老院的创新之举,还是为老人拍照建档的用心用情,都是对留守在农村老人们的一份关爱之意。希望傅金萍的这份坚持,能引导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用不同的志愿方式来温暖大家。
上一篇:周前古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