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银行”,601229.SH)近日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该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长4.50%;期末总资产3226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7%;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利润分配方面,上海银行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80元。在此基础上,该行计划派发末期普通股现金股利每10股2.20元,年度合计现金分红比例预计为31.22%,连续两年提升。上市以来,上海银行普通股累计分红将超过480亿元。
营收盈利增速提升 净息差呈收窄趋势
报告期内,上海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长4.50%,增速较2024年前三季度提高3.1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增速较2024年前三季度提高4.11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4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4%。
2024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承压,净息差普遍呈收窄趋势。尽管上海银行持续推进大类资产结构优化,提高生息资产占比,不过,报告期内,该行净息差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1.17%,净利差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22%。
在资产端,受到新发生贷款定价下降、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定价下调,且存量资产持续重定价等因素影响,期内,上海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28%,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3.76%,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债务工具投资平均收益率2.97%,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在负债端,上海银行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策略,降低计息负债成本,期内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2.0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92%,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平均付息率2.08%、已发行债务证券平均付息率2.52%、向中央银行借款平均付息率2.40%,同比分别下降0.13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15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息差,上海银行表示,将加快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贷款投放力度,提高贷款占比,改善资产结构和信贷结构;优化存款结构,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做好存款定价管理;合理安排主动负债的吸纳节奏、期限和品种结构,降低计息负债成本,努力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对净息差的影响。
资本充足指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14.21%,一级资本充足率11.2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35%,分别较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0.82个百分点、0.82个百分点,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该行规划目标。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 个贷不良率上升
报告期上海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平稳,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年报显示,该行提前布局、主动施策,持续强化不良生成管控,有序推进存量风险化解。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165.8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25亿元;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显示,上海银行在公司贷款方面,聚焦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制造业贷款等重点领域,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末,该行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8580.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7%;公司贷款和垫款不良余额与不良率连续两年实现“双降”,不良余额117.4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80亿元;不良贷款率1.3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报告期内上海银行加大零售中长期贷款配置,同步发展住房金融和汽车金融等,其个贷不良率出现显著上升。报告期末,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4139.25亿元;受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期末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14%,较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上海银行个贷不良率上升主要体现在2024年上半年,下半年不良率增长明显放缓。该行表示,将继续深化客群和资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保持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上海银行持续强化房地产业务授信全流程风险管控,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此类产品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均明显下降。报告期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11.6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4.35亿元,降幅55.19%;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0.98%,较上年末下降1.13个百分点,整体风险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