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记者|杨松
编辑|鄢子为
武汉市经开区,一位中通快递的操作主管,负责两辆无人车的装车、发车工作,一天三趟,每天共揽送3000单快递。
其中一辆无人车装载的货物,由南庄村门店负责人接收。她称,没有无人车时,货物11点半送达,有了无人车,可提前两小时到货。
据她透露,启用无人车后,直送的单票成本,降至8分3厘,比之前减少9分钱。
他们用的无人车,来自北京创业公司新石器。
“今年交付量,将超1万台。”新石器联合创始人、首席财务官李子夷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表示,第一批使用无人车的小老板,跑了大半年,省了钱,认可其降本效果。
据他测算,1万台交付量,将获得超10亿元的收入,新石器即将迈入盈利阶段。
省力降本
过去一年,新石器仅交付1200余台车,低于公司的预期。李子夷说,这与客户拓展速度、路权等有关系。
“2025年的交付量,会是去年的10倍。”李子夷解释,市场已经打开——路权不再是阻碍,客户认可,交付能力也没问题。
他介绍,自2021年起,行政区逐次开放路权,2025年首省实现全省统一开放政策,多省跟进,路权开放进程显著提速。
迄今,新石器累计获得超85个城市颁发的无人车路权“铁牌”,占全国已发放无人货车牌照总数的八成以上。
无人车上路后,收获客户好评。
新石器团队调研发现,上至头部快递公司董事长,下至村级网点小老板,使用产品后,均认可其降本效果。
李子夷李子夷举例,合肥滨湖路申通网点,是公司第一批用户,其此前雇一位司机,开面包车送货,连人带车,月成本要七八千元;引入无人车后,通过金融方案,月供不到3000元,一个月节省超4000块。
在村镇快递网点,能省更多钱。
中通一位网点负责人计算,聘请面包车司机,服务三个乡镇,每日往返80公里,油费120元。
他换成无人车后,电费仅20元/日,月省3000元油费,加4000元物流管理成本。
李子夷透露,无人车白天送快递,在夜间闲置时段,有网点老板,还会承接其他城配场景的增值业务,譬如为面包房运输面粉,为纸箱厂运输纸板,进一步摊薄使用成本。
交付万台
“小规模客户的车型,占到车队一大半。”
李子夷说,基层快递网点小老板,省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在接受新事物上,动力足。
新石器无人车,在山东、湖南等省的乡村奔驰。“布局分散,我们得看客户需求从哪儿蹦出来。”
刚开始,客户主要考虑,无人车是否安全可靠,能否替代车辆与司机;使用之后,其发现,还可出租运力,获得额外收入。
“城配物流的大盘子里,九成是计划性的。”
李表示,因路线易规划,团队会推动客户使用无人车,并协助部署,最快一两天就能完成新路线调试,借此在城市内构建运力网络。
合肥某顺丰网点无人车,一天能跑近300公里,远远超出新石器最初设想。
效果超预期,订单砸来,该公司成为顺丰、京东在无人车领域的最大供应商,订单份额均超90%。
4月底,新石器又宣布,与中通快递在无人配送、城市服务等场景,达成合作。
其他有配送需求的企业,也向新石器抛来橄榄枝。比如宜家合肥店,对于门店急件补货需求,其过去用货拉拉,现在改用新石器的无人车。
需求汹涌,李子夷透露,现有2万-3万台在手订单,等待交付。
新石器现有产能,可确保今年完成1万台交付,团队正扩张产能,为提升销量做准备。
2月下旬,新石器宣布,完成10亿元C+轮融资,多家物流巨头和中金资本等机构入股。公司透露,正推进新一轮融资,完成后,估值或达到独角兽级别。
千亿市场
李子夷认为,无人货车的商业化,需协同软硬件制造、客户洞察、路权获得等要素,而新石器具备这一综合能力。
新石器自建工厂造车,具备10分钟下线一辆无人车的生产能力,单班年产能已超1万辆。部分同行则采用代工模式。
“成本方面,我们比竞对,可能便宜40%-50%。”
他解释,在硬件自研上,团队下了大量功夫,举个例子,若采购外部供应商的底盘,公司就需要添加大量零部件来耦合其产品,带来额外成本。
创始团队,具备丰富的硬件研发经验,在物流一线工作过。创始人兼CEO余恩源,发明第一代物流移动智能终端PDA(俗称“巴枪”),参与智能快递柜的研发,还当过快递员。
“余恩源是一个天然的创业者,激情无限。”李子夷向记者透露,余恩源以工程师思维敏锐捕捉新技术,他会迅速跟进传感器应用、算法、模型新理论,评估其可靠性和可行性。
管理层早在2021年就转向视觉智驾路线,领先同行三年。
这支以落地为目标的团队感叹,商用无人车推广,过程艰难,埋头赶路多年,直到现在,才迎来订单增长。
“新石器真正要替代的,是每年300多万辆的城配车市场。”
李子夷说,即便只有10%的,替换为无人车,市场规模也有30万辆;若算上未上牌三轮车,行业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无人车的应用场景,目前涵盖物流快递、生鲜冷链、商超等泛城配领域。
新石器加速交付抢占市场,李子夷预计,2027年的交付量,将超1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