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5月1日晚,通辽市悦来河文旅休闲街区灯火璀璨、热闹非凡,通辽市乌兰牧骑用一场融合电声乐与民乐的特色演出,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在经典旋律《口是心非》中悠然启幕,在熟悉的音符流淌间,为观众铺陈开一幅满载故事的音乐画卷。随后,《红日》《乌兰巴托之夜》《四季》等经典歌曲接连上演,或激情澎湃,或旋律悠扬,或质朴感人,观众轻声跟唱,沉浸于热烈的氛围中。民族特色与现代音乐元素的巧妙融合,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
这个“五一”假期,悦来河文旅休闲街区迎来大客流。为了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游览体验,除了让人大饱耳福的音乐会,街区还引入了非遗制作、文创潮品、特色美食等多元业态。游客刘女士一手拿着新鲜出炉的美食,一手拎着精美的文创礼品,收获满满,“通过现场观摩制作过程,我对这里的非遗技艺和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刘女士说。
近年来,通辽市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牵引,培塑“悦来通辽”文旅品牌,加快构建文旅产业“一轴三区”发展格局,重点建设西辽河文明研学、科尔沁文化展示、城郊型乡村旅游等基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通辽市科尔沁区乌兰牧骑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连续上演了两场风格迥异的演出,一场是现代舞剧《白云·净生》,另一场是原生态民族艺术分享会。舞台上,演员们以灵动的舞姿,开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从《额尔敦扎萨克的骏马》的悠扬旋律到《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每一个节目都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现场互动环节,观众纷纷上台,和舞蹈演员们一起跳起了《奈日》,台上一片欢声笑语。
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演出生动诠释了北疆文化的传统与当下,也让北京观众认识了新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此次演出以艺术为媒介,通过北疆故事的讲述,既展示了艺术魅力,更彰显了文化自信,为京蒙两地群众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通辽市文化底蕴厚重,是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域。今年,该市将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三大行动,重点推进20个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持续拓展“旅游+”“+旅游”的多业态、多领域融合发展,开发更具体验性与互动性的旅游产品,重塑消费新体验,办好西辽河文化节等500余项文旅活动。积极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打造自驾游、露营游、康养游、度假游精品景区和线路。落实推进文旅品牌塑造工程,打造“歌游内蒙古·悦享西辽河”区域品牌。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助力“引客入通”,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2025年第一季度,通辽市接待国内游客63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7.40%;国内游客总花费77.61亿元,同比增长6.77%,实现通过文旅融合推动全市旅游提质增效。(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薛一群)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