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赵丽颖体验“头顶上的非遗”
从非遗妆束到文旅IP,三条簪拉动福州文旅新经济
今年“五一”假期,武汉游客王女士找到了打卡福州新方式——跟着赵丽颖深度游福州,解码“头顶上的非遗”——三条簪。她不仅体验了“三条簪+脱胎漆器+咏春拳”的定制版非遗旅拍,品尝了三条簪拉花创意咖啡,还买到许多造型别致的三条簪文创产品。“真是不虚此行啊!”她感叹道。
王女士满满的体验感背后,是福州三条簪越来越完善的文旅产业链。一年多来,从鲜为人知,到入选福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再到成为福州文旅新IP,三条簪与摄影、文创、演艺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链,并在今年“五一”假期拉动全市文旅消费。
头戴三条簪的游客在拍照。“三条簪+非遗”
旅拍不再是走马观花
假期第一天,三坊七巷“初念旅拍”的老板许女士从8时一直忙到22时。“6个化妆台同时做妆造,根本顾不上休息。”许女士说,一天下来接待了三四十名顾客,大部分是奔着三条簪来的。
去年底,三条簪火出圈,借着这把火,许女士开了旅拍店。今年春节,大量顾客接踵而至,让她有点招架不住。为此,今年“五一”她多安排了3名化妆师和2名摄影师,依旧应接不暇。
去年11月,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入选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这个原本“几乎消失”的小众民俗符号有了产业化支点。簪上三条簪,换上传统服饰,寻访古街古巷,成为游客打卡福州的新方式。
一时间,三条簪旅拍店如雨后春笋。“我们初步统计过,光三坊七巷就有40多家旅拍店,其中不少是三条簪火了后才开的。”许女士说。
不久前,赵丽颖登上《上城士》杂志,当中的造型融合三条簪、脱胎漆器、凤凰装、软木画等多种福州非遗元素,惊艳众人。“跟着赵丽颖打卡三条簪”成功掀起了“五一”福州非遗体验热潮。不少商家抓住热点,推出了“三条簪+非遗”的旅拍体验。
在位于朱紫坊的“幸会艺术空间”主理人胡蕾看来,今年“五一”的三条簪旅拍,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式打卡,而是追求更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因此,他们携手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咏春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出“三条簪+脱胎漆器”“三条簪+咏春拳”拍摄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
广州游客马女士一行四人专程奔着“赵丽颖同款”来榕拍摄。2日,头戴三条簪的她们,深度了解福州漆艺文化,还和咏春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过招”。“之前在其他城市拍写真,大多是换套衣服拍拍照、打打卡就结束了。这次在福州拍三条簪可大不一样了!”马女士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我觉得手里的照片有了沉甸甸的文化分量。”
游客廖先生来自深圳,他带着3岁的女儿和朋友一家三口来榕体验三条簪。廖先生表示,“三条簪+非遗”的结合,引起了他们对福州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下次他还要来深度探寻这座城市更多的文化宝藏。
不同非遗元素的结合,让三条簪的文化底蕴更深厚。“古厝拾光”旅拍店专门为游客定制了大漆材质三条簪、畲族服饰、软木画头饰,深受游客喜爱。
目前在三坊七巷、南公河口、中国船政文化城、上下杭、梁厝等景区均设有三条簪妆造体验项目,提供选服装、做妆造、拍写真、逛景区的“一条龙”服务。福州三条簪的流量,还溢出到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3个省份(含直辖市),59个城市旅拍商家推出三条簪妆造体验项目。
三条簪文创推陈出新
吸睛又吸金
如果说旅拍是三条簪产业的流量入口,文创开发则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记者走访发现,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朱紫坊等街区的文创店,融入三坊七巷、爱心树、烟台山银杏、闽江之心等元素的三条簪主题冰箱贴,令游客爱不释手。
三条簪冰箱贴与三条簪拉花创意咖啡。三坊七巷“簪点福气”文创店老板林先生说,去年底,他们设计了一款三条簪冰箱贴,单月销量达到上千件,在旧版基础上,他们又设计了一款更加精美、可拆分的三条簪冰箱贴,“先订做了1000件,我预测假期就会卖断货。”
杯垫、尺子、书签、徽章、鼠标垫、冰箱贴、明信片……“幸会艺术空间”推出了十几款原创三条簪主题文创产品,销量很不错。
但在“幸会艺术空间”,人气最高的还是三条簪创意咖啡。店家将三条簪融入咖啡拉花中,制出了5款拉花图案。不少游客冲着这款咖啡来打卡,在品尝咖啡时,也能了解三条簪背后的故事,感受“非遗活在生活里”。
当三条簪和福州民俗文化相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去年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动画系主任陈力彦携手福客小宇宙与麒麟书局,共同推出极具特色的三条簪专题文创产品。“我在创作中结合了研究课题,将三条簪和福州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相融合,以插图、绘本的形式记录、展现,呈现福州丰富的历史底蕴。”陈力彦介绍,相关文创印章、装饰画等已在烟台山、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地销售。
从“看景”到“入景”
沉浸式文旅体验感拉满
三条簪这把“火”,也“燎”到了福州的沉浸式演绎领域。
“五一”假期,上下杭景区上演多场沉浸式互动巡游,福州三条簪与潮汕英歌舞同台,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舞台上,三条簪同样绽放光彩。中国船政文化城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浸入式戏剧《雀起无声》纷纷将三条簪加入角色妆造中,让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艺术舞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沉浸式文旅体验持续升温,《最忆船政》还推出三条簪妆造体验活动。游客复刻剧中三条簪妆造,漫步船政文化园区,从单纯的“看客”化身故事主角,沉浸式感受百年船政波澜壮阔的历史,推动三条簪体验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转型。
从社交媒体的话题引爆,到文旅融合的产业初探索,今年“五一”假期,当游客们簪起三条簪漫步榕城时,他们装饰的已不仅是发间风景,更是一个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本。(记者 马丽清 陈丹/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