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摩擦与逆全球化浪潮中,陈春花老师在《激活组织》2024年版本中提出的“共生思维”,为企业突破竞争天花板提供了系统性框架。
春暖花开
正文字数 2340 字 |阅读 10 分钟
企业如何去寻找成长空间,是每个经营者都必须清楚的问题,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应该在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的生长演变中寻找成长空间。
而今天的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都在全球市场背景之下,企业对于全球市场、产业、金融、政策、商业机会和危机控制等因素是否敏感?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也是否敏感?这些问题如今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的企业思维空间相对狭窄,思维空间延伸不够,还是停留在自身局部力量或竞争优势的范围内,大量产业机会和共生机会就无法被纳入你的视野中,再大的产业和市场空间都会与你无关。
这种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德鲁克关于企业成长的一种说法: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企业的成长受它所能达到的价值观的限制。
共生思维则帮助企业突破个体成长的天花板。
在第一版的《激活组织》中,我们主张全球思维,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格局的全新变化,以及对企业价值与责任的新要求,引发我们对此做出新的思考和观察,特别是领先企业的实践,帮我们整理出新的结论,那就是要在从“全球思维”迭代为“共生思维”,如果没有共生思维的根本转变,全球思维也许会加剧竞争。
由此,全球思维今天当然是必要的,但这个表达还不够充分。我们有必要用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既可以有全球思维的开阔,同时还能够引导大家超越竞争,基于这种考虑,共生思维更为合适。
所以,企业新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企业要具备共生思维。共生思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共生思维首先是一个整体观,其关注的不是局部利益,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整体利益和共赢共生。
苹果和微软这一代的全球企业也很在意整体利益,包括1997年乔布斯和盖茨两人的握手言和,都体现了更整体和长远的眼光。这样的共生思维才能让整体可持续。
今天一些产业在共生的整体思维指引下都表现出来更好的持续性,比如,亚马逊、阿里、微软等领先企业一起发展的云计算行业。大家都像是英雄领袖一样去不断拓展行业的空间。
这种整体成长的根源是共生思维,是每一个参与者对系统整体的关怀,而不是对自我和局部利益的考虑。
共生思维非常强调创造新的价值。今天的创造性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一种基于协同共生的创新。
就如看两代搜索逻辑,ChatGPT相比谷歌开启的搜索框,其检索结果的创造性更强。之所以创造性更强,在于ChatGPT比传统的搜索引擎与顾客有了更深度的互动。这种不同在于,GPT更像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问者和GPT共创价值。
这个平台协同了提问者以及已有的文献和数据,并且让彼此之间协同创造。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信息检索者,而是信息的整合创新者。其整合的信息包括,提问者的需求信息、现有的文献和数据,并且根据顾客的需求重新对现有知识进行组合创新,由此,给出整合的答案和明确的结果。
这样,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是获得与以往不同的答案,这种答案也更贴近顾客的真实需求,其作为提问者也是价值创造的一员。
这种未来与新技术的价值共创是一个趋势,这就要求在共生思维的基础上,开创性去工作,并协同共生新价值。
共生思维要求企业打破自身与顾客和伙伴的边界,才能获得共生。
蜜雪冰城以高质平价的原则打破了新鲜奶茶与普通顾客的边界,由此让蜜雪冰城拥有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安踏的高速成长离不开其共生思维,它可以不断打破自身边界,与世界优秀品牌展开合作,从而形成一起共生的品牌生态矩阵,这让安踏可以与不同的顾客建立广泛连接。
在打破边界上,乔布斯更早做到表率,他打破了电脑界的边界,也打破了电影界的边界,当这两个边界融合时,共生出数字动画电影。同样,继续沿着数字技术打开的边界,他尝试打开音乐界的边界,这两个边界又共生出数字音乐。
在打破边界之后,共生还在继续。由此,共生思维不仅仅是意味着最后双方或各方都活下来,还意味着双方可以一起共生出新的价值,这样,大家的共生才可持续。
所以,要有这样的共生,就要求大家彼此打开边界,相互融合和交流。这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入侵,而是彼此相互的渗透,并且一起有协同共生的价值创造。
也因此,需要提醒的是,打开边界必需是一个共同的动作。如果只有一方打开边界,另一方却封闭边界,其实双方还都是封闭的,必需要同时开放,才能共生。
今天的共生思维要求共生的价值追求。
当谷歌AI呈现出冠军级别的智商时,Open AI 则表现出了共生的价值追求。不能让如此强大的AI只是属于某个企业,而是要开放给全人类。
曾经在云计算上启动稍慢的微软,在这一轮革命中率先表达出对这种共生价值的支持,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机器学习的支撑,微软都全力赋能。这一轮革命的浪潮,因为共生的价值追求,也许微软就会走在时代的前列。这种价值追求也体现了真正的顾客导向。
此外,今天对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说企业业务的可持续性时,往往是去说新业务或未来业务的布局。但今天,我们要有更高的要求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关注业务的可持续性。
就像是亚马逊云在赋能自己的零售和客户时,已经不仅仅是赋能经营绩效,还包括赋能“可持续发展业务”。为此,亚马逊云开始赋能客户实现“双碳”目标。从赋能自身零售开始形成赋能模型,包括“零碳运输计划”、“云计算的可持续责任共担模型”。这就是今天更具价值追求的共生思维,还包括生态环境的共生责任。
上一篇:立夏养生观:养心,护阳,防暑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