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扬 李杰 郑可意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20世纪80年代初,一首赞美中国改革开放农村新面貌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风靡大江南北。如今,这首老歌有了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实现理想。
伴随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加快,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迎来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他们走出都市,来到故里乡间,在追求梦想、实现抱负的同时带动了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27岁的浙江女孩丁储潇,去年放弃了在杭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安吉开了一家集茶咖简餐、茶礼竹艺文创设计、采茶体验于一体的小店。
相较于城市里朝九晚五,家乡让小丁轻松惬意,也让主修艺术设计的她有了更多施展空间。小巧的安吉白茶罐、印有水墨茶山的帆布包……店内陈列的各色文创产品,都出自小丁的奇思妙想。
近年来,“乡村游”“县域游”在中国热度攀升。去年,安吉全县接待游客3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475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9%。
小丁说,小店一年能创收十几万元,计划未来打造“体现家乡特色的设计与服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这个“五一”假期,南方姑娘小丁忙着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地处秦巴山区甘肃陇南的“85后”西北青年赵武强则通过直播镜头,向全国网友推荐自家生产的核桃油。直播现场不远处,就是核桃油生产车间。
“近年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也越来越便捷,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赵武强说。他所在的陇南市公路、铁路、空运已全部通畅,水力、电力、通讯网络均已覆盖并升级改造。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旨在保留乡村风貌、乡村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化元素,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立夏将至,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精准喷洒农药;智能温室里,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调节环境;农田里,自动驾驶拖拉机高效作业……在这些科技感极强的农业“新场景”里,年轻的“新农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浙江平湖“90后”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胡耀峰就是“新农人青年军”的一员。他一个人管理着公司10多亩的种植大棚,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环境数据及时调控温室环境,“万亩良田,全自动化、全机械化,要靠我们去实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韩文秀说,要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来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来留住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从数字游民公社、大自然工位到“全球合伙人”计划,丁储潇所在的安吉县连续多年实施青年入乡发展行动,累计吸引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近5.8万人。去年,安吉落地全国首个整年制全国大学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在陇南,当地通过青年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分享电商知识,还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
“家乡的土地哺育了我们,很高兴我们能够反哺家乡,带来创新力量。”丁储潇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既有从事传统茶业的年轻人,也有不少返乡青年在积极拓展衍生产业。
“即使远在大山里,只要沉下心、扎下根,就能向上生长,看见乡村振兴的希望。而回归田园小径,也能通向实现梦想的大舞台。”赵武强说。
(据新华社电)
上一篇:良技良法促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