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五一”假期期间,不少人踏青登山热情高涨,然而路线规划不慎易埋下安全隐患。日前,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联合从化区公安、应急、消防部门及民间救援力量,依托“科技+人力”“空中+地面”立体化救援体系,历经近11小时昼夜搜救,成功将12名深夜被困从化区溪头村黄茶园景区的迷路群众安全转移,全体人员均平安脱险。
日前,市民杨先生等3个家庭共12人结伴在从化区良口镇黄茶园景区徒步时,偏离常规路线,因天黑、大雾和复杂地形被困山林。接警后,从化区迅速行动。森林分局马上启动林区迷失人员应急救援预案,派出无人机分队,同时联合从化区公安分局良口派出所警力、良口镇消防队、从化户外救援协会等力量,组成联合救援组。依托“空地一体”救援机制,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为后续快速救援奠定基础。
夜间林区能见度低、地形复杂,无人机分队的专业优势得以充分展现。确定救援方案后,无人机分队分成2个梯队提供技术支援:第一梯队用便携式无人机初步锁定受困人员经纬度;第二梯队由大型无人机搭载红外夜视、高亮度照明、大功率喊话设备,通过热成像扫描与灯光投射,实时回传山林实况影像,为地面救援组导航开路。
经过多轮空中勘测,救援人员在第二天凌晨,于海拔620米处发现被困群众,并利用无人机照明开辟安全撤离路径,降低二次险情发生的风险。
救援过程中,森林分局情报指挥中心通过户外导航软件同步规划救援路线,还用无人机全程监控护送过程;从化区良口派出所联合溪头村村委在山脚设置接应点;从化户外救援协会以及从化消防动态调配11名救援人员组成前导、护卫、断后编队,保障撤离安全。
从化区户外救援协会会长何伟坚回忆,救援当晚从化山区笼罩在浓雾中,能见度极低,山林气温骤降至10℃以下。被困的12人中有6名儿童和6名成年人,低温与黑暗交织,加剧了众人的恐慌情绪。
尽管救援人员对山路地形较为熟悉,但行进仍困难重重。3个半小时后,救援队伍终于抵达被困点。短暂休整后,众人开始下山。沿途山路陡峭湿滑,每一步都需警惕坠落风险,救援人员全程高度紧绷,全力护送被困人员安全撤离。
第二天6时30分许,全部12名群众安全抵达村委。获救人员休整时,从化区民警现场开展安全教育,重申林区户外活动安全指引,提醒“禁止进入未开发区域”“午后15时前须结束行程”等关键避险原则。
当地提醒,市民“五一”出行安全,进入林区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提前做好三项准备:规划清晰行程、了解目的地开放区域、天气状况及地形特点,避免单日高强度穿越未开发路线。备齐安全装备:携带卫星定位仪、应急通讯设备、头灯/手电、急救包等,建议穿着高帮登山鞋并携带备用衣物;掌握避险知识:出发前学习基础野外求生技能,熟记“迷路时保持冷静、就地等待救援”原则。徒步登山时务必全程关注指示牌与警告标识,严禁擅自进入封闭林区、野山深潭等危险区域;结伴出行且控制队伍规模,建议每2小时通过通讯设备确认全员位置;遵循“午后15时前折返”原则,避免夜间滞留山林。
如遇险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清晰描述所处环境特征(如植被、溪流、标志物等);保持通讯设备电量,开启定位共享功能,尽量选择开阔地带等待救援;避免盲目移动或攀爬陡峭地形,可通过反光物、鲜艳衣物等增强辨识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责任编辑:周朝(EN002)
上一篇:2025五一档档期票房破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