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象新闻
初中地理课上,珠峰的图片在河南女孩孙宁心中种下梦想,2012年毕业旅行,她背靠珠峰,在微博中写下:总有一天,我要登顶珠峰,五年、十年……
这句朴素的誓言,开启了孙宁长达13年的攀登之路。
2019年,孙宁成为河南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2025年“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她第4次向珠峰发起挑战,目前正在珠峰大本营。“作为青年人,想要进步,就离不开探索精神,不断去体验生命。当我在珠峰峰顶看到第一缕阳光照到雪山上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是什么让她多次丈量8848.86米?
“河南人的性格特质就是厚道、坚韧、踏实。就像攀登珠峰,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终会看见属于自己的‘第一’。”孙宁道。
“雪山选择了我,也接纳了我”
2012年,22岁的孙宁第一次站在珠峰脚下。高原的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打在冲锋衣上,她望着珠峰,在心里坚定了不断攀登的梦想。
“我从小喜欢画画,老师带着我们去写生,我很喜欢大自然,喜欢徒步,后来慢慢开始登山。”在上海开设艺术工作室的孙宁告诉记者,她攀登的第一座雪山,是四姑娘山二峰(海拔5276米)。六七人同行,只有两人成功登顶,她便是其中一个。
“雪山选择了我,也接纳了我。”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去登雪山。
2018年,登顶马纳斯鲁峰(海拔8163米,世界第八高峰)时,孙宁有了尝试攀登珠峰的念头。
2019年5月,孙宁从南坡登顶,成为河南首位登顶珠峰的姑娘。
“珠峰太多面了,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不一样。站在珠峰顶的那一刻,在日出的映射下,珠峰特别像一座金字塔……”直到现在,孙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珠峰“教”她接受不完美
2019年登顶珠峰之后,孙宁对这座山峰的感情愈发深厚。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86米,北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2019年、2023年,孙宁两次从南坡顺利登顶。
“我一直想从北坡登顶珠峰,因为我了解过太多珠峰攀登背后的故事”。孙宁说,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但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一直到1975年,时隔15年之后才第二次攀登珠峰,北坡登顶珠峰的背后,夹杂着很多中国人真挚且复杂的情感。因此,2021年,孙宁早早地提交申请,期待着从北坡登顶珠峰。
但事情并未得偿所愿。在攀登至海拔7300米处,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攀登者们不得不下撤,放弃登顶。
“当时我站在珠峰脚下的大本营,我说‘有一天我还会来’。”这句话是孙宁对珠峰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没有不甘的怒吼,只有像雪山般沉静的笃定。
三次攀登,两次登顶,一次被迫放弃,珠峰像一位严苛的导师,在孙宁的生命里刻下深刻的注脚。
“人生有很多不完美,你要接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珠峰教会我的。”
2025年4月,孙宁再次来到西藏珠峰大本营,为第四次攀登珠峰做准备。“这也是为了完成2021年未完成的事情。”
“将珠峰的裂缝‘缝合’起来”
孙宁从事艺术工作,在艺术创作方面,珠峰成为她的重要灵感来源。
有人以纪录片的形式,将攀登珠穆朗玛的全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在世人眼前;有人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珠峰奇景;有人以写书的形式,记录了关于珠峰的传奇故事。“每一个作品都是拿命换来。同样,我是以鲜花的方式,将珠峰的裂缝‘缝合’起来,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引发人们探讨珠峰对人生、对艺术的影响,以及人类攀登珠峰的意义。”
2023年,孙宁将鲜花通过直升机运送到珠峰南坡的山腰,在5000多米、7000多米、8000米等海拔的极端环境下,用鲜花、冰川等材料进行创作,每添一“笔”,都饱含着她对珠峰的独特感受。今年,孙宁将在北坡继续创作。
“生命的宽度是无限的,我们要去体验生命。”在孙宁看来,人类的进步永远离不开这种探索精神。山永远在那里,但人们攀登的,从来都是自己心里的那座山峰。
青年人要有敢做梦的勇气
“登山是我人生的一种状态,每次登山或是在山上进行艺术创作,我也会累会哭,但哭过之后,我总能满血复活,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强大,而是我愿意面对那些脆弱和不确定,并把它融入我的作品里,变成攀登的一部分。”在孙宁看来,所谓青年,一定是敢于提问、敢于探索、敢于做梦、敢于在实践中找到自我方向的人。
对于未来,孙宁有着清晰的计划。“我想登‘7+2’(‘7+2’是指七大洲和南北两极点),以这次攀登珠峰为起点,去触摸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南北极。”
“每个山峰都有独特的语言,我想做的,是用艺术串联起这些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孙宁希望,把登山变成流动的艺术项目,比如在乞力马扎罗探讨生物多样性,在南极用冰雪创作。“对于我来说,珠峰的高度是8848.86米+N,‘N’是我的精神高度。”
当被问及“五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孙宁的答案让所有人意外:“我想靠近艺术史。”这个在旁人看来有些“狂妄”的目标,则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追求。她认为,如果自己连想都不敢想,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2012年,我许愿登顶珠峰时,也有人说我异想天开。但你看,七年之后我做到了。”在孙宁看来,真正的巅峰,不在云端,而在每个敢于出发、勇于坚持的人心中。
“人生就像心电图,起起伏伏才是常态。”孙宁笑着说,眼中闪烁着雪山晨曦般的光芒,“重要的不是有没有登顶,而是能活着回来。”
来源 | 大象新闻记者 周兰 秦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