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泉和实践起点,数字福建的建设对数字中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数字福建25周年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表示,“要强化新型智库建设,助力数字福建高质量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打造高水平智库?优化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最优人才集聚生态是关键。“必须出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人才举措,涵盖户籍、住房、薪酬、奖励等多个方面,通过政策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综合策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吸引和留任机制。”童庆禧说。
今年3月出台的《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加强人才引育。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来闽创业创新。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着力弥补数字鸿沟。”
“引才是基础,用才是核心。”童庆禧表示,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更好地激发科研创新内生动力。
在童庆禧看来,当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往往耗费在项目申请和经费争取上,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活力的释放。他建议:“创新科研项目立项方式,对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对地方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采取自上而下的定向委托模式,切实解放科研生产力。”
童庆禧认为,对待人才,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如建立一种松散柔性的院士专家组织机制,将闽籍和在福建工作及参与和福建有关项目工作的两院院士、外籍院士以及国际组织院士联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学术、咨询、联谊活动,聚英才为闽所用,吸引本地和外地院士专家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