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岳荣强到小区开展供水管道探漏。 李艳 摄向莉君 张霖
上午8时许,遵义市桐梓县已热闹起来,这座位于黔北的小城开启崭新的一天。
此时,位于该县供排水有限公司二楼的管网科办公室,科长岳荣强刚分配完当天的工作,就收到城区某小区管网爆裂的电话,他迅速拿上工具,和同事赶赴现场。
作为一名基层管网管护人员,56岁的岳荣强已在岗位上干了41年。从最初的管网安装员、到现在管护整个县城及周边管网,岳荣强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管护范围也从刚入行时的1.5平方公里、1万多人,扩大到现在的50多平方公里、30多万人。
水作为人们每天生产和生活的必须要素,在个人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转体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守护好那管水则是岳荣强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4年,岳荣强进入桐梓县自来水公司,开始从事自来水管网安装工作。那时的他,对这一行“一窍不通”,但总是抢着上门给用户安装管网。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我就跟着老师傅学,不懂就多问。我的想法就是得努力把技术学到手。”他回忆道。“那时没有交通工具,上门给用户安装管网是采用板车推拉材料和工具,步行过去。”条件艰苦,但岳荣强却甘之如饴。
凭着肯吃苦和好学,岳荣强快速学会沟槽开挖、布管下管、管道安装等,并在日常工作的不断历练中成为管网安装的“行家里手”。
此后,岳荣强先后走上管网安装组组长、安装队队长、工程技术部副主任等岗位。
不论身份怎么变,岳荣强每天的工作还是和水管打交道。当说起他负责管护的179条城区主水管网,岳荣强如数家珍。
靠着一宿一宿的探测和安装抢修,452公里的管网、46座二次供水泵站、33座高位水池、306组市政消防栓、1446座管网阀门、449个主控闸阀的位置和情况,全部记录在岳荣强大脑中。
因此,公司的同事都戏称岳荣强是桐梓县管网排布活地图。“他很厉害,只要到现场一看,管网该怎么走,需要什么材料,材料要多少都能精准报出。”在同事眼中,岳荣强不仅善于管网抢修,在前期安装配材料上更是能做到次次精准。
岳荣强所在部门负责的管网管护范围覆盖县城娄山关街道、海校街道和燎原镇、楚米镇,自来水用户近13万户,7月至9月避暑游高峰用水人数达30万人。为确保群众用上安心水,岳荣强和科室里的8名同事及13名维护抢修人员每天都奔走在桐梓县城区各个角落。
及时发现维修受损管网是管网管护工作的重点,靠着硬扎的技术和对工作的熟悉,岳荣强总能带领科室成员出色完成各种管网抢修任务。
在一次抢修城区供水主管网过程中,岳荣强果断处置,3小时抢通供水主管,保证城区正常供水。“那次是修路挖断了东郊水厂连接县城的DN600球墨铸铁供水主管,当时是11点多,我们快速请求现场挖机配合,很快就抢通受损管网。”
即便是在凌晨抢修,他们也毫不逊色。在一次凌晨城市供水主管网受损爆管抢修中,岳荣强硬是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排布着通信网、燃气网、污水管网等复杂条件下,带领科室成员快速抢修成功。
据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岳荣强带领的团队每天平均的维修量在12处,一年的维修量达4100多处。
检查新建小区管网安装规范与否,管网材质质量是否达标;配合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查看我司管网走向;按照二次供水每半年一次清洗工作,规范检查二次供水高位水池清洗消毒情况……
在岳荣强的工作清单中,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忙一点好,我们把工作做到位、做细致,居民用水就安心多了。”
岳荣强的故事,是众多贵州水投人扎根黔贵大地,默默坚守水务岗位的其中一个缩影。他们在平凡中坚守岗位,在坚守中履职尽责,以专业的知识和奉献的精神奋战在供水抢修一线,他们是城区供水的守护者和城市供水“血脉”的守护人,用担当和责任守护好城区供水的“生命线”。
下一篇:肩负起新时代科研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