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孙玉蓉
山水画家徐北汀(1908—1993),名徐熹,字北汀,江苏吴江人。早年师从著名画家吴观岱。20世纪30年代初,在江苏、上海“白马画社”卖画课徒为生。1934年移居北平,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艺术研究会国画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九三学社前辈俞平伯(1900—1990)与徐北汀的交往,见于文字的记载始于1937年秋。那一年的最后三个月,徐北汀曾多次到北平东城区老君堂79号寓所拜访俞平伯。俞平伯出生于苏州曲园,并“在苏州一住十六年”,共同的苏州生活经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1938年2月27日,俞平伯应嘱为徐北汀所临《溪山清远图》题诗二首:
云岫纡回界碧空,临流绿映浅深红。
与君久作长安旅,何日诛茆学钓翁。
几曲清溪腕底收,窥图如昔我曾游。
承平风景依稀见,莫问残山故国秋。
第一首诗描述画卷中的景色,第二首诗谈读画观感,其感觉画卷中的景色十分熟悉,似曾游览,慨叹“承平风景依稀见,莫问残山故国秋”,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凄婉之情。同年3月28日,俞平伯再次应嘱为徐北汀作楹帖,集宋代名家词句,联曰:“画里移舟,同惜天涯为旅;梅边吹笛,不知春在谁家。”
1941年4月17日至21日,徐北汀在北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前,俞平伯应嘱作《辛巳三月题北汀画展》,发表在同年4月19日《立言画刊》“徐北汀画展专刊”。文章介绍了徐北汀其人其作,为其画展做宣传。其中写道:“徐北汀先生吴江名族,劬学深思,出梁溪老画师吴观岱先生之门,受六法真传。北来以后,偕陈仲恕丈及诸胜流,结伏庐画会,相与磋切,复多见前贤手迹,造诣益进。近岁应北京大学文学院之聘,为国画导师,以循循善诱之功,正其矩度,庠序生徒,含豪伸纸者,亦多斐然可观。仆寄寓旧京,获与先生暇时往还,虽于绘事为门外汉,而良金美玉,精光自不可掩,固深得南宗之奥窔矣,至其渲染烟云,皴勒树石,远之则取法自然,近之则抒写性灵,所谓师物师心,非亦步亦趋、专工模拟之比也。暮春下浣,闻将出其惬意近作,陈列于稷园水榭,邦人君子欲读先生之画者,自当以先观为快。”
徐北汀与俞平伯之间的交往,也充满了信任与关注。如1969年11月,古稀之龄的俞平伯夫妇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赴河南“五七”干校,开启务农的乡居生活。直至1971年1月18日,在周恩来的关照下,俞平伯、何其芳等11位著名老学者提前回到北京。当年2月4日,徐北汀即到建国门外永安南里10号楼文学研究所宿舍看望俞平伯夫妇。又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地区,徐北汀再次及时登门看望俞平伯夫妇。1982年2月7日,俞平伯夫人许宝驯病逝。同年2月16日,悲痛中的俞平伯致信徐北汀,次日,徐北汀即到北京西城三里河南沙沟寓所给予俞平伯慰问,并将早年赠送许宝驯的松竹画幅取走,重新设色后送回以留作纪念,因为画幅中蕴藏着早年间俞平伯夫妇共同赏画的美好记忆。1982年3月23日,俞平伯在日记中写道:“晨在徐北汀重设色之松竹边上题字,眼光差,手软,对付而已。”1983年1月21日,徐北汀来为俞平伯贺寿。俞平伯在家书中特将此事告诉儿孙。1990年1月4日,俞平伯九秩华诞,徐北汀又送来寓意深厚的苍松画轴,为其敬贺寿诞。
俞平伯与徐北汀的交往持续了50余年。2005年,在徐北汀身后出版的《山水画构图》一书中,其扉页书名还是俞平伯生前为他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