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纪念上任100天。图源:视觉中国开栏的话
长安街畔,思想之光璀璨;人大学海,理论之澜涌动。今天起,长安街知事联手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人大观澜”专栏,立足党和国家重要战略、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以建设性的态度评时代之变、答时代之问。
观澜之“澜”,既能浸润学术研究的阡陌田园,又可激荡治国理政的浩渺江河。
在这个栏目里,我们争取用“观古今须臾”的眼光,“抚四海一瞬”的胸襟,多写一些有筋骨、有温度的文章。期待与各位小伙伴一道,共赴真理之约、同答时代之卷!
当地时间4月29日,是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的第100天。美国《时代》杂志评价,特朗普执政的前100天,已成美国“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早在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进口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揭开了此轮贸易战的大幕。时至今日,贸易战已延宕近三个月。相比于七年前,此轮贸易战乱象频出,屡屡颠覆人们的常规认知,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
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世界各国跪服者有之,观望者众多,硬刚者寥寥无几。美国在关税战中的决策过程尽显不专业操作,“对等关税”的计算方式更是充满了魔幻色彩。其政策手段毫无优雅可言,甚至可以说是吃相难看。特朗普强迫各国选边站队,那句“kissing my ass”的粗俗之语,对那些急于服软跟美国谈判的国家进行了言辞羞辱,可谓美式精神操控术。
当下的美国还想维持霸权地位,但是已经扔掉了道德伪装,顾不得体面了。一贯自诩为“世界灯塔”和“山巅之城”的美国,何以沦落至如此境地?
其实,贸易战本身就是国际秩序出现危机的结果。正如葛兰西所言:“危机就在于旧的垂死而新的还未能诞生;就在这种新旧交替之际,大量的形形色色的病态现象纷纷冒出来了。”对于贸易战期间特朗普政府的乱象,不少人纷纷惊呼美国原来是个“草台班子”。在一定程度上,当前美国向世界展示的“草台班子”的病态现象,正是现有国际秩序出现重大危机的外在表现。
进一步讲,贸易战本身就是国际秩序之争的一部分,展现了当前国际秩序中两种理念之间的对抗。在贸易战中,美国奉行旧理念,打着“对等”和“公平”的旗号搞零和博弈,其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其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之相对,中国秉持新理念,倡导自由贸易和互利共赢,反对强迫和威胁,积极为国际社会发出公道的声音。
中国支持自由贸易,美国奉行保护主义,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决定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练就了一身本领。反观美国,其在贸易上逐渐封闭和保守,很多产业受国内保护而参与国际竞争不足,加之国内投资长期欠账严重,导致制造业竞争力薄弱。可以说,关税战作为政策工具固然是选择的结果,更是深层次反映了中美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存在本质区别。
不幸的是,贸易战还会成为解构旧秩序的加速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剧烈贸易冲突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安全冲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世界市场而争夺殖民地,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以邻为壑,热衷于转嫁危机,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历史警钟长鸣,惨痛教训却鲜有人汲取。
当前的贸易战已然出现了些许向安全领域扩散的迹象,如果这些零散的迹象逐渐扩大、不断连接,将会引起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国际秩序变革,甚至不排除会引发更大范围地区动荡的可能。
特朗普政府在关税上的选择,大概可能有三种发展方向:
一是遭遇中国抵制后,两国难以达成协议,特朗普将兴趣点转移到格陵兰岛等问题上。
二是升级贸易战,将争端议题扩展到港口和造船等经济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政治领域,形成长期拉锯的局面。
三是经过博弈最终达成协议。
前两种方向无疑将导致更大的危险,并加剧地缘政治的对抗。
当前的贸易战正在提醒着我们,时代特征正悄然间发生深刻变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大变局时代,必须从历史纵深上理解当前贸易战对国际秩序之争的深刻影响,必须在战略高度上谋划大政方针。于国于民,都要更新思维认识,摒弃思维定势,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用电影《彗星美人》中的台词来说:“系好你们的安全带,这将是一个颠簸的夜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