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4月1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瞭望周刊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智库报告(2024)》发布会暨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来自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湖南等地的9位智库专家围绕今年《报告》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本文为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刘珊源在研讨会上发言的主要观点。
数智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正在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等数智化技术赋能智库,支撑产业决策的精准化、结构化、数字化,是智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数智化时代的智库发展,本质上是产业认知范式与产研技术革命的迭代推演。真正的变革不在于算法算力的军备竞赛,而在于构建“人机共智”的新型产业生产体系。目前 AI 能力在智库落地主要有 3 种模式:一是调用大模型应用程序接口;二是部署领域模型,即垂直行业模型;三是基于模型公开架构自研。
智库普遍都建立了包含大量资料数据和项目成果的产业知识库,研究如何利用已有的产业知识库将大模型能力适配到智库研究的产业领域很有必要,同时也需要研究利用宏观经济分析、地区产业规划布局、产业载体分析、各地资源优势、产业链价值链指数和靶向企业评分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指标,来训练个性化的垂类产业大模型。综合考虑三种模式的适应性以及项目实战经验发现,智库部署经过微调的垂直行业模型是相对合理的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定位是科技型决策智库,在产业数据中心、产业研究、产业招商、产业决策多个业务板块遵循了数智化赋能智库发展理论框架,以提高研究效率和规划精准率,取得较好成效。
在赋能产业大数据上,前瞻通过“自研大数据专利+独立人工智能算法”,获得 16 大数据专利技术,如生物医药行业数据管理平台专利、前瞻企业数据库系统专利、前瞻鹰眼风控系统专利等,通过数据清洗、文本挖掘、人工识别等方法对各个细分产业研究资料进行结构化整理,克服抽样小样本研究弊端,尽可能地实现全样本数据研究。前瞻连续 27 年建立了每周、每月、每年的持续信息收集监测体系,数据库由 24 个子库、118 个频道库组成,构成 6 大数据系统(企业大数据、产业大数据、财经大数据、园区大数据、政策大数据、投融资大数据),长期追踪全口径产业数据总量达到 6.8亿。
在赋能产业研究上,前瞻通过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有效处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筛选和处理分析,通过整合宏观经济、产业动态、企业竞争、投融资、市场供需、技术创新等各类数据,识别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点、投资机遇和潜在风险,为产业研究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赋能产业决策上,前瞻自研搭建了“产业决策支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模型,搭载了产业运行分析、短板诊断、对标对比、精准招商、产业监测等功能,以此辅助企业决策者提升研究效率、降低研究成本、提高研究质量。
在赋能产业招商上,前瞻依托产业链图谱与产业数智平台,驱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四链”招商情报服务体系。在搭建产业数智平台时,采用“大模型+小模型”的协同形式,打造产业链招商垂域大模型,竞争力评价、产业链分析、强补固拓等小模型,实现区域产业链体系的知识问答、招商研判、产业导览等功能,为 AI 招商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链招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