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察看的量产机器人来自环大学地带,仅大零号湾估值过亿企业就达137家
创始人
2025-04-30 21:26:50
0

在名校集中的徐汇区,习近平总书记等一行29日来到“模速空间”,察看这里重点孵化企业的大模型产品展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介绍。

智元机器人就是其中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不仅有“稚晖君”彭志辉任首席技术官开发“机器智脑”,还有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闫维新负责人形机器人的本体技术与硬件。“软硬”结合,产学融合,闫维新成为这家具身智能代表性企业与“大零号湾”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连接。

就在今年,这家“独角兽“再次完成融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纪录,显现其在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落地方面的领先地位。依托大零号湾科创生态和高校资源,智元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领军企业。眼下,不少标志性的智能产品都在这样的环大学地带走出了市场第一步。上海支持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联合闵行区共建大零号湾,重点聚焦AI+生物医药、新型储能、超导技术、卫星通信、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突破,已累计汇聚4000余家硬科技企业,估值亿元以上企业137家。

大零号湾“创想600”基地。

【零号湾:咖啡馆对话可能成为证交所敲钟故事】

林立着充满未来感的玻璃幕墙大厦,穿着实验服的科研人员与西装革履的投资人在咖啡厅碰撞思维火花——这就是每天都在大零号湾发生的现实图景。“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重要指示精神而推进的重大建设任务。汇聚于此的科创企业中,“交大系”企业占比60%。走在路上,随时可能遇到身穿交大棒球服的创业者,因此这里被戏称为“交大创业者的第二宿舍”。其中,柏楚电子、骄成超声先后登陆科创板,节卡机器人等也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级。以节卡为例,这家公司的机械臂不仅能组装精密仪器,还在为用户展示一杯精美的拉花拿铁。创业企业之外,“魔都湾区”已促成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元知机器人研究院、天合光能数字能源研究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科技园也落户于此,并入选了国家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单位。有投资人笑称,在楼下咖啡馆听到的对话,很可能就是几年后在证交所敲钟的故事。因为那些曾经在展示墙上的专利证书,正在变成轰鸣的生产线和闪亮的上市代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跑好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一年前,抓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能级溢出”这个核心,上海市科委、闵行区、上海交大共同支持建设的大零号湾一公里孵化器又正式启动。首个载体投入使用,运营面积约6500平方米,吸引近43家高质量初创企业入驻,其中5家初创企业已获天使轮融资超千万元。当然,搞科技不只是盖楼、建实验室那么简单。深谙“只有咖啡好喝,代码才能写得好”的道理,生活配套也必须区域一流。校地联手成立“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和平台搭建。为让创业者安心扎根,大零号湾周边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比如,瑞金医院闵行院区落地建成,带来了优质医疗资源;北鲲园科创街区也初具规模,成为集办公、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真正“产城融合、校城共生”。可以说,这个“湾”不仅是一处科技创新策源地,更是一处能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继续依托高校智力支撑,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一极。创业团队相信,用不了多久,“从零开始,创造无限”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奇迹。

上大国家大学科技园。

【环上大:“创新雨林”生态突破转化“死亡之谷”】

不止黄浦江畔这个河湾,上海支持松江、杨浦、临港、宝山等高校集聚区充分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开展环高校创新集聚区建设。环上大科创圈也以未来产业为突破口,重构创新版图。今年,宝山区与上海大学共建环上大未来产业创新工程院,聚焦未来智能、未来材料等五大领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立交叉创新中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环上大科创圈正从“孵化项目”向“培育产业”升级。联合南大生态智慧城、宝山高新区等平台,谋划环上大未来创新港,聚焦合成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作为环上大科创圈的核心载体,环上大科技园运营5年来,已累计孵化培育科技企业670余家,注册资本超37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70项。现共形成13大基地空间布局,涵盖概念验证、科技孵化、中试加速、产业承载等全链条功能。可以说,一场由知识经济驱动的科创变革正在改写区域发展图谱。如何以“创新雨林”生态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不同于传统科技园,“环上大”探索“技术(科研团队)+商业(科技园)”的合伙转化机制。也就是说,教授专注技术研发,科技园团队则负责商业化运营,通过概念验证中心、技术经纪人等创新设计,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的断裂难题。以泮芯科技为例,这家由上海大学团队孵化的企业,依托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的多模态数据采集设备和市场调研支持,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功率半导体测试设备的量产,产品进入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类似案例在环上大科技园屡见不鲜:天域光联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载荷计算机搭载于中国“海哨一号”卫星,实现在轨高速信息传输、存储及智能处理,有力支持我国太空云计算能力建设,入选“上海科技成果十大典型案例”;菁存智测研发的AI脑科学检测设备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取证阶段,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精海”无人艇团队通过技术专利作价入股,推动国家级科技奖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服务南极科考、海洋空天一体化等战略。环上大科创圈的突破,还在于打破地理与行政边界,形成跨域创新网络。上海大学在宝山、嘉定、静安三区布局特色园区,构建 “一校多园”协同发展格局。其中,宝山园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0家,融资超8亿元;嘉定园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培育51家高新企业;静安园以“科创+文创”为特色,集聚14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制度创新也赋能科创,政策红利变生态红利。上海大学出台“环上大科技园建设专项政策”,提高教授团队成果转化奖励比例、共享学校实验室设备、图书等资源;宝山区出台“黄金十条”专项政策,对成果转化项目按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此外,还揭榜国家发展改革委“先投后股”改革试点,先期以财政资金支持实验室技术熟化,后期按约定转为股权投资,帮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环同济科创产品。

【环同济:硬科技成果转化潜力早发现早孵化】

从一条街、几个点到画成一个圈,老牌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逐步形成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程咨询、环保科技、工程设计软件等为核心的知识型服务业集群。环同济设计产业总产出从2005年的51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超700亿元,目前正在向千亿级产值稳步迈进……其辐射效应,从原来的一条街、一片社区到一座城市,更向长三角区域等更广区域延展。未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着力发展“创新设计+”“人工智能+”,从传统设计产业到多元化大创意产业,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也推动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自身发展,不仅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设计学、知识产权等新兴学科也乘势而上。新发布的“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显示,同济将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继续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主动挖掘转化项目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再到全赋权改革,堪称成果转化“老法师”的同济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创新动作频频。在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中,相比长期使用权、部分赋权,全赋权则是专利所有权直接全部赋予成果完成人,可以以个人名义开创企业,学校不再持股,减轻学校国资管理压力,打消科研人员开展产业化工作的顾虑。为了第一时间找到适合转化的成果,同济大学科技园自2020年面向校内、附属医院及学校产业,开展“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迄今选出的30个成果已转化10多个,效率之高令人瞩目。相比创新创业大赛更关注创始人背景、核心团队、股权架构以及市场竞争等,这一评选更关注的是技术本身是否有转化潜力和前景。仅需4毫升的外周血,即可对100余种癌症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评估,在Ⅰ期肿瘤患者中的检出率就达83.87%。目前,致慧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独创的这一新型纳米检测技术,实现了肿瘤早筛和精准诊疗的新突破。公司估值数亿元,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殊不知,同济大学科技园“相中”这一循环肿瘤细胞纳米检测技术时,发明人是“三无”情况:无团队、无资金,甚至无商业计划书。“硬科技成果转化的早发现早孵化,最难但也最重要,因此再难我们也要做。”同济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张震说。没有商业计划书,就从打磨PPT开始,抽象的专业术语被具象化甚至动画化;没有创业团队,就配置学校的工商管理硕士生,因为他们的专业方向就是技术转化,这也在全国高校开创了将真实案例作为学生实训的先例;没有资金,就帮着对接投资人和财务公司……同济大学科技园一直跟踪着评选出的“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康琦团队研发的多项节能技术,在评选胜出后不断在污水处理等应用场景中实现技术迭代,平均节能效率超过30%,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许多用户在认可他们的创新技术、工程实施能力同时,希望他们能有企业化团队来满足日常运维、应急响应等需求。尽管康教授团队有创业意愿,但因缺少“下海”经验,迟迟下不了创业的决心。同济大学科技园既做“创业导师”,又做“运营助理”,在短短3个月内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团队成立公司。

环上大师生创业者。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从“环同济”到“大零号湾”等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承载区,对区域科技产业发展的贡献能级在显著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目数和合同金额逐年创出新高,正全力助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成。

原标题:总书记察看的量产机器人来自环大学地带,仅大零号湾估值过亿企业就达137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殿礼同志逝世 转自:政事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一所5月1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
伟测科技:2025年一季度盈利... 中证智能财讯伟测科技(688372)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5...
金鹰股份:2025年一季度实现... 中证智能财讯金鹰股份(600232)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1...
银龙股份: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银龙股份(603969)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5...
渤海化学: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渤海化学(600800)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9...
东航物流: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东航物流(601156)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8...
北京今天花粉过敏风险3到5级,...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根据近三天北京地区花粉浓度监测预报分析预计今天(5月1日)白天北京地区花粉过敏风...
同庆楼: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 中证智能财讯同庆楼(605108)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2亿...
一线工匠廖智全:从技校毕业生到... 中新网海南东方5月1日电 (王晓斌 任志达)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下称“富岛公司”)装置保运部机械检...
应对当前春旱,豫川滇陕在行动! 转自:中国水利今年3月以来全国面平均降雨量偏少11%北方地区面平均降雨量偏少近3成据预测未来十天北方...
联影医疗: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联影医疗(688271)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7...
中公教育去年涉诉讼仲裁案金额... 运营商财经网 朱欣雨/文日前,中公教育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揭露了公司在报告期内涉及的多项诉讼、仲...
新凤鸣: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 中证智能财讯新凤鸣(603225)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5.5...
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将设站14... 转自:千龙网作为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中的一条重要东西向线路,今天(1日),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迎来新...
华谊集团: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华谊集团(600623)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
中国电研: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中国电研(688128)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3...
社区整治飞线充电,守护居民安全... 转自:扬子晚报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安全管理,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居住环境,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西...
徕木股份:2025年一季度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徕木股份(603633)4月29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亿...
永辉超市致歉!“反向抹零”属实... 永辉超市最新回应“反向抹零”事件并致歉。永辉超市今日发布整改说明称,经排查,重庆、河北、北京、天津、...
最新公示!开封这里上榜! 转自:开封发布昨日,记者从通许县相关部门获悉,近日2025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确定名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