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胡灵萍)4月2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衢州市残疾人社会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内容和有关情况进行宣传、解读,促进广大群众深入了解这部法规,进而推动法规的有效实施。
2024年12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条例》。该条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关于残疾人社会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共二十九条,主要从残疾人这一立法保障的主体出发,围绕康复服务、劳动就业、共富增收、交通出行、居家照护、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予以规范和指引,鼓励全社会多元主体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形成一整套围绕残疾人自身需求的“全周期保障”立法规范。
从《条例》具体内容来看,一是聚焦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创新构建“培训+岗位+市场”三位一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从“兜底安置”到“赋能增收”的突破;二是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文体活动、出行保障、车辆服务三大动脉系统性破除障碍壁垒,实现从“设施改造”到“权益保障”的深化;三是聚焦权益守护服务机制,建立“入户访视+法律援助”双重保障网,实现从“事后救济”到“主动预防”的转变。通过三个层面“聚焦”提升服务效能,构建起覆盖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社会服务体系,彰显制度设计的温度与精度。
接下来,我市将从残疾人群体社会服务的需求端着手,通过线下送法上门、线上政策推送等形式,开展精准宣传,并对照《条例》要求,及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支持和引导服务机构根据法规和文件要求,全力提升服务水准和服务能力。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开展监督,对法规在贯彻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部门也将及时加强分析研究,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和措施,确保法规顺利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