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一系列稳民营经济政策强音。
在上海普陀区,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的90.4%,贡献了全区70%的税收,提供了90%的新增就业岗位……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普陀是上海的民营经济大区,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高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先后培育出复星、月星、致盛、致达、波克等一批500强民营企业,吸引了红星美凯龙、劲霸男装、中梁地产、新城控股、京东、360、饿了么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落户,越来越多来自普陀的民企在各大重量级榜单上熠熠生辉。
园区平台集聚成势民企发展空间广阔
作为上海的“西大堂”,近年来,普陀重点引导发展集聚型、服务性、高端化民营经济,重点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产业,加速培育智能软件与数智健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仅智能软件产业便汇聚了近5000家企业,初步形成“数网芯游”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即以阿里本地生活为引领的数字生活领域,以360为核心的网络安全领域,以灿瑞微电子为代表的集成电路研发与设计领域,以波克科技为龙头的网络游戏及元宇宙领域。
开创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一站式收款”时代的收钱吧创办于2013年,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聚合支付公司。从一家民营小公司,到如今的上海科技“小巨人”,一路乘风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天地软件园这块福地——实际上,园区内98%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从法律、税务等政务资源的对接,再到员工住宿、个人发展等配套扶持……园区事无巨细的服务让不少民营企业收获了长足的发展。
同样深耕普陀十余年的波克科技,从当初一个小团队,发展到如今员工超千人、年产值超50亿元,从游戏开发到“游戏+医疗”“游戏+教育”跨界破圈,累计纳税超70亿元。在波克科技总经理徐仁彬看来,区域包容创新的土壤,让他们成为了“敢于吃螃蟹的人”,并跟随着区域发展不断转型、破圈。
作为产业和企业聚集的主战场,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长风生态商务区、“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桃浦智创城等一批园区载体各具特色。它们依托科研实力、人才资源和产业链优势,为一大批民营企业提供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好政策叠加好服务提振信心阔步前行
春潮涌动中,上海民营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东风。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26条实打实的惠企政策旋即落地,从营商环境优化到要素保障强化,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劲信心。紧随其后,4月1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又对政策细则作出深度解读,彰显着这座城市与企业同频共振的决心。
苏州河畔的普陀区,政策春风正化作润泽企业的及时雨。全区上下紧锣密鼓推进政策承接转化,聚焦“方便、快速、精准”,全力当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店小二”。既做好市级措施的“标准动作”,更亮出区域特色的“自选动作”——让政策工具箱与现有资源无缝衔接的同时,每项服务举措都带着“普陀温度”。服务内容“精准滴灌”,服务形式“推陈出新”。
在这里,“服务是第一资源”不仅是口号,更化作“政策找人”的精准导航,从发布“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成立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一体化专班到践行“三习”“五赋能”“十聊”工作法,从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民营经济圆桌会议到营商环境体验官等,普陀正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迭代升级。
在近日召开的普陀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普陀再次坚定了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决心,聚焦“优环境、降成本、促发展、保权益”,以真抓实干优化涉企服务,以真金白银强化要素赋能,以真情实意做好法治护航,以实际举措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当前,普陀正大力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在全国产业格局中崭露头角,这无疑为新生力量带来更多新机遇。主攻精准室内农业赛道的初创型企业墨泉生物,在普陀区创新平台的帮助下,入驻“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解决了研发场地难题。“普陀区地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资源优势明显。我们也正乘势而上,与南京、无锡等地的企业展开深入的合作洽谈,覆盖生态农业、新能源光伏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产品研发效率。”墨泉生物创始人秦楚汉说,“创新里”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初创型民营企业,布局前沿技术和领先产品的开发,从普陀走向长三角,再辐射全国的愿景已然成为共识。
今年春节期间,环球港52楼观景台首次面向社会开放,一跃成为沪西文旅新地标,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的人流。“政府统筹规划、企业特色发展,才能避免同质化内卷,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2000年,月星集团入驻上海、落户普陀,并将总部设立于此。经过25年磨砺,已成长为集投资、置业、商业、家居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实体服务业领域领军民企。发展轨迹恰与普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同频共振,这样的“种子选手”,正在普陀持续“落地生花”。
本报记者 解敏 通讯员 张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