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成熟的西红柿。
近日,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日光温室里,粉红圆润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翠绿欲滴的黄瓜在藤蔓攀爬……种植户董娟和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包装,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种的是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好、品质好、产量高,种苗由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在种植过程中公司派技术人员上门全程指导。”董娟家住大柳镇西社村,说起新型合作模式,脸上挂满了笑容。
董娟所说的新型合作模式是凉州区近年来探索推进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致富,还壮大了凉州区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在实施过程中,凉州区积极优化供应链,推动蔬菜产业向绿色高效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截至去年底,凉州区设施农业(日光温室)面积达13.7万亩,年产优质瓜菜110万吨,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分散种植经营到全链发展,凉州设施蔬菜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我们在与种植户合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种苗、肥料及全程技术服务。除此之外,前期还给种植户垫资,让他们安心种好我们培育的果蔬,最后由我们公司统一进行销售。这样既缓解了种植户面临的资金压力,又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难题。”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安强说。
种植户在大棚里忙碌。凉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如今,在凉州区“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发展热潮下,产业振兴带来的多重效益日渐凸显。
今年初,高坝镇民乐苑社区居民王净结束了多年外出务工生涯,到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班,实现了“务工顾家两不误”。
“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每月可挣4000元左右,还可以照顾家人,要比在外奔波务工好很多。”王净颇有感触地说。
很多像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样的民营企业选择落地凉州,投身特色产业领域,在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帮助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安强介绍,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与清水、清源、武南等10个镇700多户种植户合作种植1200余座日光温室,种植经营普罗旺斯西红柿、釜山88小番茄、冰激凌水果萝卜等特色蔬菜,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增收致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李化阳)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王学香
上一篇:内蒙古将进入春播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