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的野菜
创始人
2025-03-27 06:13:47

□ 史诗长

去年农历二月初的一天,隔壁邻居刘大妈敲门,给我送来一包野菜,说是“昨天刚掐来的,让我尝尝鲜。”我打开一看,是鲜嫩的苜蓿头(也叫母鸡头)。我喜出望外,按刘大妈讲的烹饪做法,先将母鸡头用水洗干净,将锅烧热后放入食油清炒,一会儿工夫,母鸡头由深绿变为青绿,一股青草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嫩嫩的,清香味,有嚼劲,仿佛把春天的气息吃进肚子里。

我在南京已生活了五十多年,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但也随乡入俗。南京人喜爱吃野菜(吃青)是出了名的。俗话说:“春食野,三月鲜。”一场春雨后,南京地区乡村田野,城区的公园河埂,边边角角,一丛丛野菜,滋溜溜地往上冒,吐绿绽翠,嫩茎细芽,散出淡淡的青草味。这时候,老人们到野外转转,见到野菜就去摘,有的还带着小铲子,在踏青的同时把野菜带回来。

南京人常吃的野菜有苜蓿头、香椿头、菊花脑、荠菜、茼蒿、马兰头等等,这些野菜,清炒、凉拌、烧汤、做馅包馄饨,吃法甚多。每每食之,清香扑鼻。在众多野菜中,南京人最喜爱吃的就是“七头一脑”(即:苜蓿头、马兰头、香椿头、荠菜头、小蒜头、枸杞头、豌豆头和菊花脑),也叫“野八鲜”。其中,在野菜家族中,马兰头首先登场。马兰头有几种吃法,最普通简单的吃法,把挖来的马兰头洗净,焯水过后沁出一层香味,在细细切碎的过程中,香味又增加一层,拌上豆腐香干丁,这叫“马兰头拌香干”,再淋上几点麻油,立刻让人垂涎欲滴。

菊花脑是南京独有的野菜,别的地方很难生长,可在南京地区一年四季长得特别茂盛,掐了一茬又长一茬,不管是清炒,还是烫汤,每每食之,总感到其味道清淡又浓厚,味略苦涩又似甘甜。

我经常到菜市买些菊花脑回来,先将汤水烧沸,调好味,把鸭蛋搅成蛋花,待汤再沸后,将刚摘下的菊花脑放入沸水中烫熟,即可起锅装碗,放上几滴麻油,就是一碗绿莹莹、香喷喷、降火明目的上好素汤。

南京人吃野菜不但出了名,许多古地名也由吃野菜而来。中山门外有一处街,名叫“苜蓿园”大街,是明代禁军放马的地方。那时候,这里是一大片荒野地,长着密密麻麻的苜蓿草。饥荒的年代,许多南京人到那里掐苜蓿头拿回家填肚充饥,后来,慢慢地成了地名。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的第二年春天,他驾驶御车,在秦淮河畔巡视,路过苜蓿园之地,他从御车窗口往外看,见几位老婆婆猫着腰在荒野间摘什么,他立即叫停御车,派卫士去看看。卫士回来向他禀告说:是几位老婆婆正在挖野菜充饥。朱元璋一听,聊起了他童年一碗野菜汤救他一命的往事。

有一次,朱元璋已五六天没吃饭了,饿得头晕眼花,不幸又感染风寒,病饿交加,迷迷糊糊倒在一位老婆婆家门前。老婆婆家中也没有吃的,只好把刚刚挖来的野菜和一点剩饭,给他做了一碗野菜汤。朱元璋很快就把这一碗野菜汤吃得干干净净。吃饱后,睡了一觉,也许是热乎的汤把他体内的风寒驱散了,睡醒之后朱元璋就精神起来。过了多年,朱元璋当了皇帝仍念念不忘此事。那天他看到老婆婆挖野菜,以为他们没有粮食吃,便下旨对城里的百姓减交公粮。可他哪晓得,南京人就爱吃野菜,每年到了春天,都要到苜蓿荒园掐摘苜蓿头。

南京人爱吃野菜,从“金陵三草”到“早春四野”,再到“七头一脑”,在时间的湍流中,记录着南京人吃野菜尘世众生和久远的“吃文化”历史。如今,南京人不但满足味觉中的过瘾,还喜爱野菜的药用价值。如香椿头,《庄子》书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记载,称长寿者为“椿寿”。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到了春天,南京人餐桌上必摆上一盘香椿头炒鸡蛋。

野菜中的“七头一脑”,是春天的气息,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不但是南京人餐桌上的珍馐,也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留给南京人的灵丹妙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农业科技企业精神口号 农业科技...   1、科技务农,创新领航。  2、以诚立信,以信立业。  3、华农纳米,巅峰科技。  4、卓越科技...
互联网云技术科技公司口号 互联...   1、宏观解决,前途远大。  2、鸿运高照,光明前途。  3、亿客管理,宏途大展。  4、宏鹄之志...
儿童益智用品宣传口号 儿童益智...   1、可爱宝贝,最优选择。  2、带宝宝畅游智慧海洋。  3、关注婴童,益智无穷。  4、童贞无限...
企业对外品牌口号 企业对外品牌...   1、心博客爱,行遂客思。  2、智为客思,利为客想。  3、博采众议,为客户思。  4、为客户思...
文化创意公司宣传口号 文化创意...   1、鸿图大业,博览群才。  2、聚九州才智,塑四海创新。  3、诚信聚集财富,创意塑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