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本报记者 许晨星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指出,“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时代江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江西各民主党派省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各项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支持工业强省战略,立足江西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切实用改革创新精神汇聚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强大力量。
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也是提升产业发展规模能级的重要抓手。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往往要经历从“点”到“链”、从“链”到“群”的突破提升。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能够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
农工党江西省委会调研发现,江西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目标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足、“两业融合”水平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引培力度不强、创新能力不高、质监服务滞后等问题。
对此,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建议,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完善相关统计监测制度,。优化整体布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强化载体建设,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江西省科技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质监服务,补足本省重点产业链高端服务市场需求。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江西稀土、钨、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这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西省以“中国稀金谷”为载体,加速科创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发展好稀金产业,台盟江西省委会建议:“支持赣州高新区建设全国知名的永磁电机产业集聚区,推动出台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加快攻克一批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新兴产业是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如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民建会员、中旭未来集团董事会主席、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吴旭波告诉记者。
如何部署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民建江西省委会建议,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传统产业裂变生长先导试验区和新兴产业接续衍生先导试验区建设;搭建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完善未来产业协同创新支持体系;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元宇宙产业链发展,扩展商业场景应用,发展新型储能产业链;保障未来产业发展资金,建立专项基金联动机制,设立细胞与基因产业基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增强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江西省全域正推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为了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民革江西省委会把目光聚焦在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民革江西省委会调研了解到,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发展经济林种植4102.9万亩,拥有国家级、省级森林食品类龙头企业233家,全省森林食品类从业人员超560万人,2024年全年开发各类森林食物产量达679.4万吨。
“江西省在推进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森林食品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还不充分、森林食品产业品牌较为薄弱以及森林食品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健全的短板和不足。”对此,民革江西省委会建议,制定全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药食同源”打造江西省森林食品产业特色赛道和加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企业间横向协同的生态体系,对产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冷链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民盟江西省委会发现,当前,江西省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不足、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民盟江西省委会建议,优化冷链物流分布布局,加大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加快建设南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结合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制造业融合发展;完善冷链物流前后端设施设备,组建具备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的物流信息共享网络;鼓励支持高校开展冷链物流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增强行业专业度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东坡区将添一处新地标
下一篇: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