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肖斐斐 林楠 彭博 李鑫 胡家俊
2025年2月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326只,发行量回落。从理财产品收益率来看,2025年2月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82%/ 0.95%,较1月分别-0.86pct/+0.04pct。2025年2月资金面延续偏紧,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回升,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单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较上月明显回落,已达2023年以来最低单月水平。从存续规模来看,2025年2月月末时点规模达到30.33万亿元,较2025年1月增加0.33万亿元,本月理财市场规模整体平稳,但增量明显弱于往年同期(2021-2024年(2023年2月受到赎回潮扰动,排除在外)2月月末平均增加0.66万亿元),主要由于收益水平走弱下,赎回压力有所显现。
▍新发产品数量。
根据普益标准(下同),2025年2月发行产品2,326只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16只,环比下降4.8%;同比减少209只,同比下降9.9%。发行方:城农商行产品发行数量占比继续下降。2025年2月新发行理财产品中,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1,616只,占比69.5%;农商行发行产品307只,占比13.2%;城商行发行产品350只,占比15.0%。
▍新发产品要素。
1)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维持高位。2025年2月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仍处于低位,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保持高位。
2)投资期限:中长期限产品占比提升。2025年2月新发行1年以上产品占比有所提升,期限结构总体稳定。
3)业绩比较基准:比较基准回归下行趋势。按投资性质区分,2025年2月新发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为2.56%,较1月小幅下降0.04pct。
▍理财产品收益率:2月收益水平走弱。
1)2月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较上月明显回落,已达2023年以来单月最低水平。2025年2月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82%/ 0.95%,较1月分别-0.86pct/ +0.04pct,其中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单月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已达到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2025年2月资金面延续偏紧,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回升,固收理财产品收益率总体延续下行趋势。
2)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延续下行。2025年2月现金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3%,较2025年1月小幅回升,或与近期资金市场利率回升相关。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月规模增长弱于季节性增量。
1)市场规模:时点规模来看,我们测算2025年2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30.33万亿元,月末时点规模较2025年1月末提升约0.33万亿元(2021-2024年(2023年2月受到赎回潮扰动,排除在外)2月月末平均增加0.66万亿元),2月理财市场规模总体稳定,但增量明显弱于往年同期,主要由于收益表现承压下,负债端赎回压力有所显现;日均规模来看,我们测算2025年2月理财产品日均存续规模达30.64万亿元,较2025年1月提升约0.69万亿元,本月日均存续规模和月末存续规模增长分化,主要由于赎回压力主要体现在后半月,全月日均存续规模趋势相对积极。
2)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总体稳定。12月时点口径与日均口径数据均显示,产品结构较上月总体保持稳定,月末现金类产品规模延续收缩。
3)管理机构:市场格局保持稳定。2025年2月末,国有行系/股份行系/城商行系/农商行系及其他机构规模分别达到9.81/13.74/5.12/1.25万亿元,较1月分别+0.07/+0.15/+0.08/+0.03万亿元,占比分别为32.4%/45.3%/18.0%/4.4%,2月各类机构规模扩张较为均衡,市场格局保持稳定。
▍风险因素:
1)居民投资理财产品意愿保持低位;2)理财产品业绩大幅偏离业绩基准;3)行业监管政策重大调整;4)部分数据来源于第三方数据平台,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可能与后续官方披露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3月13日发布的《2025年2月银行理财市场回顾—理财市场景气度低位》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